WHV|打工度假好几年的背包客在路上的思考(家人篇)


小声meme:这篇好像一开始有点丧有点不温和,不过到最后一篇今年回去见了家人一面又回来之后,是有一定程度上和解和释怀啦(他们依然有执念,我单方面释怀哈哈哈)

1. WHV|怎么说服家长同意自己去打工度假

我现在反思,大学时候想要改变家长的思维方式,其实是对家长有不满,所以想改变。

后来放弃不止是放弃,也有理解,理解了他们的经历、时代等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不满,而是理解和接受。(接受不代表同意更不代表听话,是接受他们是他们的样子)


2.我是什么时候放弃了寻求父母的理解

我们家一直不是那种宝贝啊、总打电话啊、会拥抱啊那种亲密,但也不是一直都很疏远。我大学有一次心情不好临时回家我妈还安慰了我

但前段时间我因为分手伤心的时候,考虑要不要去泰国、巴厘岛散心,回国这个选项也曾探出过苗头,但不再是回家散心,我应该不会再在父母面前表达了伤心难过了

如果让我回想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有那么几个阶段

毕业之后有一次工作不顺心在电话里诉苦,已经很难过很烦躁了,被反问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

总被问,你的工作到底是干啥的能那么忙,加班到底在干啥,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可能是我解释能力问题,也可能是我先入为主觉得爸妈不会理解)

后来是催婚,每次电话都能讲到这个问题,每次都不欢而散,每次都还催。我都已经明确表示自己不是不结婚是目前没有合适的,难到去大街上随便找个人结婚吗;记得有一次我在机场等飞机接到电话,说着说着直接在大吵,应该就是那次电话之后有好一阵子没打电话,后来越来越少

换城市的时候虽然也是通知家人,但也有商量的语气;后来打工度假直接是通知说出国工作

有一次面对情绪勒索我不孝但严肃且认真地说,如果这些情绪的解决方案是让我放弃我想要的人生,不可能。我们没办法互相改变,我的人生也不为家人而活。所以我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为自己负责,除非变成傻子。也希望他们接下来的人生能多为自己想想。如果是怕自己的养老问题,不要担心我远在万里之外也会给他们养老。

总之就是明确说了情绪勒索不管用,现在家庭关系基本和谐。

现在想想,我以前确实很暴躁,但那个暴躁其实还是在争取他们的理解,想要尝试让他们接受我,心里还有这个希望在

现在是我放弃了,我还爱他们,我也懂事了学会不暴躁了,也学会了理解他们,但是不会再交心了,不会希望被理解了,更不会接收那些情绪了

很羡慕那些能和父母分享生活的孩子,我只发美景美食照片从不讲生活细节

不过没事的,爸妈也有爱只是可能真的没办法跳出自己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来理解我们。朋友和好的亲密关系也能治愈自己,还有就是最近看书反思到的多爱自己也能治愈自己。 


3.三年没回家,没有乡愁,只有乡痛

经常会被问到,这么多年不回家,不想家吗?

诚实回答的话,几乎没有想家过。

我不怕居无定所总在计划下个月甚至是今天晚上住哪早上醒来要反应一下才知道自己在哪的奔波感,也不怕即将到和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我也不怕孤单,  经济不独立的前十几年父母为我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独立之后面对其他的事情,能无条件支持自己、随时成为你后退一步即可抵达的安全港湾的,只有自己;

我也不怕被无关的人误解和议论,因为我不活给别人看。

没回家这几年我感受到的是天高hd远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我不想家。


但现在一切放开了,有低价机票了,看机票的时候想到回家我怕了,

上一次回家过年和家人吵架跟亲戚顶嘴的情景历历在目,

现在我可能不会顶嘴了,因为我理解他们不怪他们了不要求他们跳出大半生的认知来理解我认同我了

但是面对催婚,面对年薪询问,除了打哈哈糊弄过去,我不确定我有没有强大到保持耐心并不被影响心情,更心疼爸妈面对议论时的脸色。

前两天玩游戏被问到,目前生活中哪些部分hurts,就是这部分,父母因为我没有过他们想过的生活所感到的受伤。生活如苦海行舟呀。


澳大利亚哲学家Glenn Albrecht提出的乡痛Solastalgia概念真的很一针见血——由于故土的环境被迫改变,或者文化传统发生中断(比如新一代人的思想发生改变之后,无法再与传统的文化产生链接),以至于人们虽然身处家乡,却觉得和家乡的联结断裂了。家乡逐渐变得陌生,人们产生了疏离感,并因为丧失了寻回家乡的希望而低落。


没有乡愁,只有乡痛。


4.关于催婚,我有个解决方案,不知当讲不当讲





‍‍‍‍‍‍‍‍
作者:路上和书里
转自公众号:路上和书里
投稿微信:adj-helper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关注作者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