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V|澳洲独居生活3,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

PS:抱歉最近生活向的废话有点多‍‍

1.“下了一整夜的雨”
大概是凌晨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床就在窗户边,半梦半醒中有种雨声就在头顶的感觉,心满意足。梦到了工作梦到了作业没写完,这好像是每次休假结束开始工作的必有梦。闹钟响起,按下继续睡,梦到了初恋。
醒来脑子里的歌是,“下了一整夜的雨”。
这些天脑子里出现过的歌包括但不限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青城山下白素贞”,“为你付出的青春那么多年”,“啦啦啦短发剪去了长发啦啦啦”。我是不记歌词的,总来回哼那么一两句。
起床,喝咖啡,厨房一堆东西不想收拾,那就乱着吧。窗台上有雨滴,昨晚忘记关窗户。那雨滴莫名地让我喜欢,让我心安,让我想到昨天吃午餐时窗前小树上一只小鸟飞上飞下地玩,不知道小鸟有没有淋雨。

2.“窝在被子里的舒服”
瞎晃荡了一会,绒绒的被窝仿佛在召唤我。又钻回去。给自己找好了理由:阴天最适合在被窝里待着了。“你像窝在被子里的舒服”,是的,尤其是绒绒的被窝。
我睡觉容易冷,就搞了个毛茸茸的毯子当被单,贴身盖着。我做过housekeeping,有时候会把床铺得像酒店里那样。好看,但问题是,我睡觉很安生,早上醒来被角仍然掖在床里。是怪整齐的,但被窝没有聚起一点暖和气,冷酷地赶我起床。想把被子踢起来裹一裹自己,却发现我铺床技术太好,被子掖得太紧,完全踢不起来。最近放弃了,不搞什么精致的hospitality三角了,被子铺满床,睡觉前像小时候那样用被子把自己裹好,让绒绒的毯子贴着皮肤,早上乱哄哄的被窝就是个不想离开的小火炉。

3.I人的理想周末,和我的专场烟火
前两天网上看到,i人的理想周末be like:“早上窗外风雨大作你从温暖的被窝里醒来,听着呜咽的风雨声赖在床上再发会呆,中午点份喜欢的外卖或按食谱做份轻食简餐,看会新闻追个剧或窝在沙发打个小盹,下午打开喜欢的歌单泡壶茶享受难得的安逸,靠在窗边翻会书或做做收纳插会花,晚上做顿丰盛的大餐调暗灯光不着急地吃完,点上香薰熬个夜第二天还不用去上班。”
这简直就是我今天的写照。被窝里刷刷手机,发发呆,哼哼歌,看看书。起床洗个澡,吃早餐,泡个茶,吃点零食,看个电影。看的《天才捕手》,第一幕也是湿漉漉让人想去淋雨的雨天。看完电影想写点东西,电脑没电了,充电,听着音乐收拾房间。再坐下,突然出现的阳光竟然照到了桌子上,震惊,这应该是下午的太阳角度才对。看时间,竟然已经下午两点了。哇,时间匆匆。早起的白天很长,做了一堆事一看表才八点,赖床时间不等人,还没干啥呢已经下午了。

越来越觉得,在自己喜欢的房间里醒来,对着空气发呆的那几分钟,真的是纯纯的幸福。雨天幸福,太阳天也幸福。前两天天气好,我醒来发呆,突然看到了床边空气中小小烟花闪烁。哇,原来是我的角度刚好看到我翻滚飞扬起的尘埃反射着透过窗帘缝隙穿进来的阳光。我轻拍床铺,给自己造了一场专属的短暂烟火。又一个shinning moment。

4.听说I人喜欢阴雨天
以前我是不喜欢甚至讨厌雨天的。打伞很麻烦,地面湿漉漉的不知道该踩哪里很难受,衣服包包鞋子都湿漉漉的,即使皮肤没有接触到湿漉漉,只是看到然后联想到那个湿漉漉的感觉就很难受了。
是什么时候喜欢上阴雨天。偶然看到一个摄影家的一组阴雨天照片,烟雨朦胧世界好像完全变了个样。被那组照片点到,才发现自己从没抬头看过阴雨天的景色,只专注于嫌弃那个湿漉漉的感觉。之后没两天我就和朋友去南部来了一趟roadtrip。
那是我第一次roadtrip,可能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欣赏大自然。广阔的草场绿得喜人,牛羊散落悠哉自在,树木点缀在地平线上,让朋友想起Kindle封面让我想起那个菌菇水护肤品的商标,偶尔拐过一个弯突然一片海景打在脸上让人忍不住惊叹。这风景让人心情开阔,我们一边开车一边感叹美景一边漫无目的地闲聊,偶尔停下拍照。
朋友说,不赶巧这趟roadtrip天气不是很好。是朋友发起的这趟行程,为了不让朋友为天气抱歉,也是真心在看了那组照片之后对阴雨天有了新的视角,也是真心在抬头欣赏风景,我说,不会啊,阴雨天很美。然后我们一起认真看了看远处阴蒙蒙的天。
后来我依然爱蓝天白云,但雨天不再只是难受的湿漉漉的感觉,甚至湿漉漉也不再讨厌。我在雨天出门骑车或散步,让雨水打湿头发,睫毛挂着水滴;城市、小镇、草地、海,在阴雨天都变得和艳阳天时完全不同,有不一样的情绪不一样的氛围;阴雨天的清冷、阴沉、低气压让人有种格外清醒的感觉;雨天窝在沙发里盖着毯子,喝茶、听雨声、看雨滴在窗外连成线,淅淅沥沥却格外安静,最适合看电影看书。理想居住地的条件从全年晴天变成清冷阴雨天也不可缺。
我果然I了是不是。

5.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
今年回国期间有个舒适也复杂的瞬间很难忘。
我住在爸妈家里。那几天很累心头压着好几件事。有一天办完事回家,几件事都没结束但刚好都完结了个段落。爸妈都不在家,有点饿但不想做东西吃,就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天色将暗未暗,我懒得也不想开灯,房间安静只有秒针的声音。没有人唠叨没有人询问不需要汇报进度不需要迁就谁,紧绷的心终于喘口气,也什么都不用想只是在昏暗的房间里随意刷手机,只是刷着并没有关心刷什么。昏暗里独自的时间和空间,自在而惬意,我甚至希望爸妈晚一点回来。
那是个极度舒适又知道这舒适随时会结束的时刻。
又想,好像这趟回国我都是称呼这个家是爸妈的家。这是以前从没想过的,我以前甚至觉得我不成家甚至即使成了家,这个家永远都还是我的家。现在,还没人宣布我是客人,我自己就开始称呼这是“我爸妈的家”了。
今天的阴天让我想到了那个时刻。可能因为阴蒙蒙的天像极了那天傍晚。可能因为窝在沙发上的那种舒适。可能因为第二次起床想到了这句“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那天也是。

6.“舒服地趴在我的沙发”
我不喜欢白天待在卧室,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我不躺床。所以早上赖床差不多就会起床,如果要午睡只睡沙发。沙发和毯子是午睡的精髓,毯子要针织的或毛茸茸的。“舒服地趴在我的沙发,阳光从窗外照在我的身上,不再思量,大梦一场。”
我理想住处的物理环境是,小小的卧室和可以自在使用的客厅和沙发,或是足够大的一居室,有床有沙发有桌子,客厅和卧室都有窗户有光照,落地窗更好,浴室洗手台不需要很大但不能超小。一般这样的住宿软件环境也不会太差,基本满意的住宿总能让我在某个地方待更久一点。
沙发这么伟大的发明到底是哪个热爱生活的人搞出来的。向你举杯。

7.拖延症与迫不及待
我以前的迫不及待可能包括,迫不及待想要毕业赚钱获得独立,逃离某个当时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让他人看见自己更让自己看见自己。那些迫不及待是一种状态。庆幸这些迫不及待在国内都完成了。
现在的迫不及待很细节,就是某些时刻如果不把某件事给做了,其他任何事都无心做,做任何事都只是在拖着。最明显的一次是九月份。有几天连开了几个想写的内容,但都写不下去。索性连续几天刷剧刷电影,什么都不写。有天早上起床,某个内容开始在脑子里爆炸。
坐下来写,这件事本身是又爽又不爽的。把脑子里的内容敲出来,很爽,过程中甚至有新的内容自然流出,更爽。突然断线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不爽,内容乱七八糟不流畅不知道该怎么梳理,不爽。突然顺了,行云流水地整理,很爽,成文的时刻,很爽。
不爽的部分让人想逃避。于是我刷手机。刷不进去,只是在拖着。继续看剧。看不进去,爆炸的脑子几十分钟的短剧都等不了。爽的部分极度诱人我迫不及待,但不坐下来文字不会自己跳动。
我不得不起床,坐下,一句一句敲。敲完整理完,神清气爽。
这是我现在经常有的,迫不及待。
今天早上看了会《天才的编辑》这本书,才知道想看很久的电影《天才捕手》是根据这本书改编。我今天要看这个电影。
可我想洗头,醒来就想洗头回笼觉结束依然想洗头。刷手机是在拖着刷不了多久,看书是在拖着看不了几页。阴天,舒服地窝在我的沙发,盖着毛茸茸的毯子看电影——这个场景多么诱人。但不洗头这事没法开始。
起床,洗澡,神清气爽。
这些身体自发的迫不及待让我不再刻意督促自己,也不再太在意长线事情上的拖延症。因为我知道在某个时刻如果不打扫卫生我做什么都不会舒服,某个时刻那本书出现在我脑子里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直到我开始看,某个写了开头或一半就停下的内容会不断积累能量直到某个时刻在脑海里放烟花。
就像这篇文章整理完发出去电脑刚好没电,该晾衣服扫地拖地了。还要先去找人救治一下早上叨门把睡懒觉的我叫醒,但好像受伤了在门口踱步半晌惨叫半晌,我们双方沟通不畅的那只小鸟。

就像是五年前2018年底决定要打工度假的那个时刻。没有理由,没有规划,没有时间表,follow the flow。
2023.12.17.E




作者:路上和书里
转自公众号:路上和书里
投稿微信:adj-helper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关注作者
WHV|澳洲独居生活3,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