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1/2) – 为什么要离开?– 在新西兰的后半段,我终于学会回头看。 六月底在海边散步,接近中午时,阳光正好,冬天的空气被加热到非常舒适的温度。诺大的海滩,零星的几个人影,广阔的天空,薄云高挂,正涨潮的平静海水袭上沙滩发出的浪声让我想起妈妈轻抚婴儿脸庞的温柔。 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突然就下定了决心,准备辞职回家了。 曾经靠美好回忆和幻想未来构筑起的信念在那一刻轰然倒塌,精心描绘的将来像是一个不会实现的美梦,我亲自把它打碎了。 促使我买下单程机票的决定除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再度认识,更多的是来自家人。 多么普通又致命的原因啊。 在深夜里辗转反侧度秒如年,睁着肿痛的双眼思考着何时才能回家恐怕不独我一人体会过。疫情之下海外游学的人们,与家人相隔万里,思念之情又怎是靠视频电话能稀释得了。明知双方都在尽量报喜不报忧,谈话到了某个方面就充满默契地点到为止,“说了又有什么用呢?”,于是默默忍下,挂掉通话继续各自的生活,日复一日。 刚来时觉得全新的生活在我面前展开,我有大把的时间去体会、感受,体会得差不多了又想拥有舒适自在的生活,完美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面对世界,家人在背后,我欺骗自己想象他们永远都在,永远不生病,永远可以放任我实现所谓的理想生活。直到有一天妈妈说爸爸生病住院,于是心里开始感到刺痛了。 照顾家人的责任,从大学起就离家的我从未承担过,他们都自己照顾自己,我心里想,“他们都没有问题的”。漫长的物理距离将痛苦缩小了,缩小成一颗图钉,偶尔会被扎到,走过了好像这痛苦便不存在似的。在网上买健康食品寄回去也只是让自己心里好过,“看吧我没有不管你们哦”。 自我欺骗,但假如不这样做,敬孝而不得只会使人更痛苦。 生活到了某一刻,便突然意识到世界是如此之大,探索不完,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就几个人而已。时间因有限而珍贵,为什么和家人相处有限的时间还不如未来很长一段自我探索的时间重要? 那天和好友聊天,总结出一句话“独自身居海外,需要一个意义”,不论是对当下不满还是期冀更好的生活,不论是喜欢一个城市、一处风景还是一个人,我们都需要一个说服自己且强有力的理由,让它在心灵飘摇不定时掷出锚去,安定内心想要奋不顾身回归的念头。 于是,留下来再待几年的想法被我放弃了,就在看见曙光的时刻掉转头去,选择了另一种活法。人生好像想清楚了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其他困难和挑战都是可以克服的。 – 后序 – 离开新西兰但以后还可以再来,地方并不是人,不存在背叛,不会产生愧疚感。想念是一定会的,但它不妨碍我热爱家乡,热爱另一个城市。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便对身旁事物迟钝起来,所以才需要走出去见见不同风景、碰碰不同的人,借环境的变化、身份的变化来增加见识的深度与广度,这样重又回到起点才可看见之前被忽视的东西。 我仍记得刚落地时的紧张拘束,连红绿灯的按钮都搞不懂是怎么回事,每次到了非打电话不可的情况都询问是否有中文服务,也不会开车去哪都得背着沉重的背包。几年过去,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唯有自己知道。 收获最大的一点或许是不羡慕的能力。因为已经努力度过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从包装线的螺丝钉到海上船员,从住在山里到海边,看鲸鱼、企鹅、海豚、海豹游曳水中,徒步滑雪潜水跳伞都去做。三五年前看到别人的海外生活充满羡慕之情,现在完全没有了,凭自己能力可以过得如何都已看清。奢侈华丽的表象下到底有什么不再感兴趣,借一句话说“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生活好那是因为你们不够熟”,国外的月亮不一定圆,到处都是一地鸡毛。希望回来之后,与无处不在的物欲碰撞中,仍能坚持做到如此。 过去以为任何事只要开了头就要一条路走到黑,做了决定就不能更改,不然就是耍流氓、反悔。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曾经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她这样对我说“放弃也挺酷的”,是的吧,放弃也需要勇气啊。 最后,用毛姆《人性的枷锁》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除非自己找到答案,否则答案是毫无意义的”。 投稿微信:adj-helper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关注作者 相关文章Hayman Island | 死亡回忆的精彩一帧WHV最后一年倒计时|离开的,留下的(1)【布鲁姆手记】 关于岁月的故事,平静又不缺乏希望。体力换来十三周payslips,澳洲二签下签日记跟着机器采番茄,苦中有乐。「人生不设限 EP.04」夏天的美好留在凯恩斯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