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非常敬佩只身一人走出国门的人,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和孤独情绪处理能力都是必修课。最近,我的生活方式小天平从集体个人艰难过渡,在经历了低谷和膨胀期后,终于摇摇晃晃地达到了平衡,而这段珍贵的独处,成了自我洞悉、自我成长的最佳时期。


你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第一次感觉孤独是什么时候?

是有一次下班的时候,supervisor问我,要不要把xxx带回去吃?我说好呀,给我留一个吧!她说,就一个吗?要不要多带几个给朋友?我愣了一秒,说我没有朋友,她说可以带给sharemates啊!

我想了一圈,我的日本室友Rina一个人去布里斯班度假了,隔壁房间两个新搬来的姑娘也不是很熟,大家相敬如宾,停留在他大姨妈哦凯利的交流程度。

我说不了,一个就好。

晚上临时多加了一个shift,八点下班离开走出机场的时候,整个夜幕笼罩着停车场,我在微弱的灯光下找到我的车,从包里掏车钥匙,这时候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画面,如果我把车钥匙丢了怎么办?第一个电话应该打给谁?我想了一圈,没有出现一个合适的人选。

当然,我在包里找到了钥匙。我启动车,开往家的方向。这条路我开了一个多月,但这个时刻的这条路却很陌生,以往都是在黑夜里开往机场方向,在艳阳高照之时开车回家,白天和晚上的视野真不一样,方向也不一样。

我又想,如果这时候出了事故,我该怎么处理,凯恩斯的人这么坏,吵起架来肯定吵不赢,我处理不来,我能向谁求助?

我想不到。

如果非要说,那我会打电话给老罗,一个前前前房东家的manager,一个从悉尼开车过来的佛系老头,但他年纪大了,有时候会犯迷糊,前几天去看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在这个呆了半年的城市里,你们走了之后,我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在关键时刻求助的人。

我又想起了珀斯,我们离开珀斯的时候,和朋友约着吃告别饭都吃了几天。

那时候我们人多势众,困难不是没有,而是还没有轮到别的朋友出手,自己就在内部消化完了。

再说当时我们是有朋友的,而现在,我,没有。

回到家,隔壁房间的两个日本姑娘在一起做饭,我打了声招呼,从冰箱里找出昨天做好没吃完的麻婆豆腐饭,微波炉加热,一边吃一边给纪哥打电话。

给纪哥和我妈打电话,是这段时间里,我唯一讲中文的机会。

能讲中文真好啊!

我给纪哥讲以上的感受,她说,你看你,就是没有一个人生活过。

我确实是没有一个人生活过。

当时没有采取大家回国递签的意见,看着你们一个个离开,一个人留守在这里,不就是在等这么一个没有经历过的经历么。

所以它的好它的坏,我都得受着,就像买包薯片,你还得为里面的空气付费呢。

享受这种自由,也细细咀嚼它带来的孤独。

♢♢♢

在你们离开前,我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的情景。

刚到凯恩斯的时候,和小康去扫街,他说如果是他自己一个人,他根本没有勇气抱着一摞简历走进一家家店里,他不知道找工作这件事情要如何开始,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找到了共鸣。如果是一个人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可能光是复杂的地铁路线,就能直接敲响我的退堂鼓了。

可是小半年后,小康选择一个人去另一个完全陌生但心生向往的Airlie beach,生活和工作,都是全新开始。

我呢,留下来,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加油,一个人洗车,一个人处理生活中所有大问题和小琐碎,一个人面对你们存在过这个城市的身影,一个人处理拥有你们过后的失落情绪。

那把叫做生活方式的小天平,正在艰难地从集体个人过渡。

你们离开后我第一次一个人去亚超,我屏住呼吸走进店里,直奔主题拿走我想买的酸辣粉,不敢东张西望,也不敢左逛右逛,因为在这里,我曾经和你们一起买过火锅料、芝士鱼丸、汤河粉、日式下饭料,还有给哥补身子用的四条福寿鱼、豆腐、煲鸡汤的红枣、川芎、枸杞

现在手里的这包好哥们酸辣粉,以前从来没有自己煮过,都是纪师傅煮好了直接端到面前的。

你们离开后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加油,油用到最后一格才意识到是不是需要加油了,我想起来那个男人离婚后的故事,老婆走后男人才意识到,原来马桶是需要刷的。想去最便宜那个加油站也不知道在哪,也不记得名字,因为平时都是纪哥负责加油,我负责坐在车里刷朋友圈。

纪哥从国内翻墙出来在google map里找到了那家叫united Petroleum的加油站,我用最后一点点油勉强支撑着开过去,加完油后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然后又有点心疼自己,只是加个油而已啊,有必要加这么多戏吗?

以前每周日下午三点,是雷打不动的Rusty’s买菜活动,货比三家,细细地挑,耐心地熬,非要熬到那个把人甜死的哈密瓜从2块一个降到1块,最后花个二三十块钱,扛一大箱菜回家,四个人,吃一周。

后来我一个人去买菜,也无所谓几点了,反正拿了就走,揣着六块四的硬币,逛一圈买完了还剩两块二。

说没有孤独那是假的,可是啊,我们也就是在这种孤独感里,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

小康从以前那个连煤气都不会打的妈宝,现在在妈妈的远程指导下做出一道像模像样的黄焖鸡,连吃了一星期,也不再是那个饿了就吃汉堡的糙汉子了,现在偶尔也吃披萨。

我呢,方向感是我最大的敌人,开去超市4分钟的路也一定要导航。以前一直问纪哥,车停在这么大的停车场里你是怎么找到它的?现在知道了,没有依赖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去记住它的位置,拍个照或者发个定位给自己,想尽各种办法,独立都是被一瞬间激发出来的不是么。

也是在充裕的和自我相处的时间里,能好好满足一下随心所欲的自己了,终于不用和组织申请今晚吃牛扒还是三文鱼了,趁打折买一提Ginger beer,一个人能喝好久。

一个人也琢磨出几道拿手好菜,西式的煎牛扒、煎三文鱼、芦笋三文鱼意面、Barramundi西兰花意面、pancake,紫甘蓝沙拉,中式的番茄土豆牛肉面、拍黄瓜、麻婆豆腐、酸辣土豆丝、炒饭等等。

以前不敢想象的生活,现在到了眼前,不也过的有滋有味,就像夜幕下的机场路,总觉得远方好暗看不清,心生胆怯,但慢慢开近了,在车灯的照拂下再难走的路也会慢慢初现雏形,清晰轮廓。

何况能有多难,80迈而已。

在适应了一个人后,日子过的充实极了,也轻松极了,孤家寡人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为自己而活,说句没良心的话,我的的确确在享受着久违的自由。

我开始膨胀,我常常拿以前和现在作对比,我觉得现在的黄金单身生活比以前大人口的合作社生活品质要高个几倍。我骄傲极了,我学会了做饭也学会了开车,我一个人主内也一个人主外,我拥有了优秀的国外生活自理能力,我不靠别人,也没有人靠我,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觉得生活豁然开朗,是一种完美彻底的解脱。

小天平骤然向个人倾斜。

♢♢♢

直到那天,回到文章开头,supervisor问我,要不要多拿几个,一下子把我的全部骄傲打得魂飞魄散。

我想起以前在珀斯饭团店工作的时候,整个店的人都知道我家人口最多,所以每次打烊他们都把剩下的饭团让我带回家,我全部揽下从不拒绝,回到家里大家就开始哄抢自己喜欢的口味,每次都是那个叫tamago的饭团遭到冷遇。

突然就感受到孤独入侵了,生活自理是一门课,情绪处理又是另外一门。

那天有点想你们。 

一年前刚着落澳洲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四个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四是唯一一个会做饭的,纪哥是唯一一个会开车的,小康是唯一一个雅思7.5的,我们四个的结合就是在陌生的国度取长补短、相互取暖,缺了谁生活都不会太如意。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学会了开车,也因为把小四撞骨折了,接任了家里的厨师长的职位,经历了这一年的锻炼,英文水平也有了在国内不敢想的飞跃,开车、做饭、语言三大国外必备生存技能,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及格了。

但你们要走的时候啊,我还是难过了很久,但也正是经历这个离别,有一件事情我可以拍着胸脯向自己确认,那就是,想和你们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你们能让我的生活更顺利、更如意,现在的我同样可以凭一己之力拾柴火取暖,但火光里你们摇曳的影子才是家的感觉。

♢♢♢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个whv说的,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国家,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连过个马路都要先思索一番,看看别人怎么过,起初我特别能明白这种感受,虽然一身潇洒、无牵无挂,但也意味着没有后盾,没有家。

但令我高兴的是,这种不安全感在随着时间慢慢挥发,我不需要后盾了,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是穿上了最坚实可靠的铠甲。

奇怪的是,小康离开后,身边能说话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日本室友Rina一边敞着门上厕所一边跟我吐槽她的local小男友;工时减少的淡季里和一同在机场工作的几个同事出了趟远门,第一次在澳洲camping特别新奇也特别有趣;周末和几个同事妹子约着去rusty买菜,兜兜转转先货比三家再下手;也去别人家蹭饭,广式粥里的香菇元贝是久违的熟悉的味道;分享店里小甜点和过期薯片;约着去吃涮涮牛羊新出米线早餐

后来发现生活里的这些人气,并不是冷不丁冒出来的,他们一直都存在于生活中,只是以前拥有小团体的时候,有着太多太多的安全感,恃宠而骄懒得经营和外界的关系。

whv都知道,生活中的哪一点小问题不是靠着人脉打听和解决的呢?

小天平在经历低谷膨胀后,终于摇摇晃晃达到了平衡,既不封闭自己,锁死自己的生活圈,也不必违背自己意愿去做不愉快的社交,不执着于入世也不极端佛系,中庸惬意,如此甚好。

现在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很好,我们互为包袱的过去也很好,只是两种不一样的好,孤独有孤独的自在,热闹有热闹的欢喜。

我一点都不后悔一个人留下来的决定,生活自理和孤独情绪处理都是独自在国外生活的必修课,这段珍贵的自处时间,成了我自我洞悉、自我成长的最佳时期。

任何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它是一个低调的小人儿,不动声色地藏在你体内,在未来某一个需要它的时刻,一下子蹦出来,替我们摆平一些难缠的小情绪。

——致学会和自己相处的自己

2018年只剩下明天最后一天了,希望看文章的你能收到我的祝福,愿你2019有人陪,不孤独Happy New Year


纪小象 | 图文

公众号:纪小象来源

澳打君编辑

 加微信:au-whver | 投稿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