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北岛北凯塔亚南下到达璜加雷,因为尼克新西兰并不安全的“谆谆教诲”,我决定不找免费营地住了,直接在脸书社区发帖求一个能洗澡和上厕所的地儿camping,说到愿意付钱,结果回复的人络绎不绝,我喜出望外。

在这块“人间最后的净土”,我到底怕什么呢?



免费营地一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而且一般会规定最多只能停留一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倒没什么,我对能够有机会认识有着丰富旅行经验的各国年轻人这一点,持有比较乐观的看法。重点是这些营地没有固定监管人员,更别提CCTV这一类设施了,这也使得营地人员混杂,有很多来自于本地周边游手好闲的小青年,为躲避视线会经常把车停在这里,抽大麻可卡因或者冰毒。


这些毒品的价格非常昂贵,吸食的较高频率和无业让他们在毒瘾面前走投无路,转而将目光聚集在还天真认为新西兰非常安全的外国背包客身上。他们不仅会为了目所能及的一切值钱的物品砸破车窗,更有甚者仅仅只是为了一小碟卷烟烟头铤而走险。而我会经常去跑步,要是他们熟悉了我的跑步路线守株待兔,让我丢个器官或者被拖到草丛里,自此也是一生的遗憾。

 

起初我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土著的文化和行为充满神秘色彩,是值得尊敬和推崇的。目前看来,它们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白人甚至一切移民而来的其他族人一叶障目式的仇恨。所有的文化都有其利弊,而世人知晓的大多是其好的一面,我在文中会提到一些,主要一起来探讨它的另一面。

 

 

政治:

  【在1996年以前,新西兰议会选举实行的是单一代表制,即把新西兰全国分成不同的选区,每个选区都有代表不同党派(或独立)的候选人参选,选民只需选举本选区的候选人即可,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进入议会,而获得议会席位最多的政党获得组阁权。在这种选举制度下,大党往往能以显著的优势进入议会并组建政府,小党即使整体获得的票数不少,也只能有个别成员进入国会。自1996年起,新西兰以德国议会制的模式改革了选举制度,实施了混合成员比例选举制度,意味着一个政党在选举中获得票数的比例将极大影响其在议会中的席位数】



  新西兰国会有120名议员(MPs),有71个选区议席,其中包括7个毛利族席位,最主要的政党为工党(执政党)和国家党(最大反对党)。自从成立以来,毛利党在新西兰的议会中,就是少数派。2005年,获得121个席位中的4个,2008年,获得五个,2011年只剩下3个,2014年还剩下两个。。。

  

 我和朋友在去年九月去过新西兰国会,在议会现场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在场的议员中,女性约占四分之一,而有突出毛利特征的议员几乎没有(不排除有混血种毛利的可能性)。

 

  实际上从一开始,毛利人在国家事务的管理中,就鲜有支配权,欧裔白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但是执政党在福利政策上,却给与它们和当地白人一样甚至更优的待遇。这让我不禁想起曾经同样被英国殖民的印度,他们中很多人的英文很好,会打板球,接受英式教育。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在世界全球化的冲击下,到底是独善其身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好,还是卷入世界闻名的洪流中被同化好呢?

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辩题。

 

  总之目前新西兰政治情况就是这样,唇齿相依爱恨交织,少数服从多数,胳膊拧不过大腿。但是为了防止激发冲突,又不得不照顾少数族裔的利益。以此看来,新西兰的政治道路也怪难走的。

 

经济:

  新西兰整体经济以农牧产品奶制品等的出口为主,人们经常看到的大片山坡或者牧场里的牛羊马群,大多数属于白人所有,而大部分的知名企业的拥有者,也几乎都是白人或亚裔移民。


  对于新西兰的经济增长率做出较多贡献的,依然是欧裔群体,而毛利人所从事的一般属于较低级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拿我工作过的大的食品公司和家族企业举例,管理层白人占比较多,低级管理层比如监工职位才较多见到毛利人。所以要说在经济上的贡献率,当然是欧裔白人贡献要大得多。

 

文化:

起初到新西兰的时候,并没有产生像走在乌鲁木齐街头那样处于“人种博物馆”的强烈视觉冲击感,因为所见之处欧裔人至少占了六七成以上(可能身处南岛的原因),没啥特别的地方。


也是后来不断转换城市之后,才越发感觉到巨大的不同。这些拥有着褐色肌肤操着浓烈本土气息的高辨识度英文的少数民族,在某些地方变成了多数,突然让我意识到这个群体的存在对于这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我开始在生活中留心他们之于欧裔的不同。


主要讲为以下几点:体型、建筑、木雕、舞蹈、鲸面


一般来讲毛利人的身材是很健硕的,一部分人体型很大只,而且多数人非常爱吃肯德基,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本地欧裔人都这么给我讲。。。他们旧时的传统是依据地位身份性别,在身体不同部位纹身,人称“鲸面”。这纹身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人们的观念淡化,普通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钟爱的纹身了(他们是真的非常喜欢纹身,十之八九都会有,而且覆盖率很高)。


    其实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毛利传统住房,在普通的居民区已经不多见了。一般只有会堂或者一些保护区,才会见到雕刻有传统毛利风格的人物肖像。他们对于生殖器的崇拜,无一不体现在木雕之中,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要说大家对于毛利最深刻的映像,怕是他们的战舞了吧。新西兰全民偶像全黑队打比赛的时候,出场前都要飙一段haka,瞠目吐舌挥拳跺脚,声震寰宇气势恢宏。除了作为最为最高级别的国礼看待外,也常出现在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中。


最早前就知道很多著名电影都是在新西兰拍的,那些美丽的中土世界画面,现实中还要更生动震撼。但当第一次看完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小说改编的《once the warriors》后,我为毛利现在的境况感到担忧,他们在朝着欧裔文明并行的道路上,似乎有些人走偏了走远了。

 

福利

全体新西兰人民包含毛利人,享受同等福利政策,主要以下几点:

免费公立医疗、免费生育、免费教育、失业救济、政府公房、政府养老等。

1.免费公立医疗

新西兰所有公共医院治病一律免费,当然小毛病要去家庭医生那里看,费用也是不低的,而六岁以下的儿童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医疗都由国家负责所有费用(包括药费)。贫困者看家庭医生减收门诊费。就是为什么很多华人在这边牙疼或者其他任何牙齿上有问题,宁愿选择回国看,真心贵啊。说句题外话,这边如果我们叫救护车也是贵的出奇,但是也是针对于本地人免费的。

 

2.生育免费

西方国家年轻夫妇越来越不爱生孩子,生育问题也让政府感到头疼。在新西兰,政府鼓励生育,除一次性奖励一笔金钱外,每生一个孩子由政府每周补贴养育费直至18岁。在我工作过的地方,经常听到一些刚满十八岁的毛利孩子说现在虽然住在父母家,但是每周要向亲妈交房租。还有的毛利妈妈看着也就二十六七岁,就有八个孩子了,再努力一把,一个小足球队就凑齐了。当然一家托孩子的福,都住在政府的公房里。

 

3.免费教育

小学中学免费教育(上大学费用就另当别论了,但是有相应小额补贴),这就是为啥很多孩子高中下来就不读书了,学费是真的很贵,一些有远见的孩子会选择自己贷款,日后再慢慢还。

 

4.失业救济

一时找不到工作地人可以在新西兰劳动局登记信息,政府会按时发放津贴。我所了解的很多年轻毛利人四肢健全,却也都在拿救济。虽然不多,但是温饱生活足够了。我在想这要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有的事。还是那句话,劳动创造幸福。

 

有关土著毛利人那些事



以上则是couple的失业补贴金额,尼克的毛利混血朋友HetaZulia,就拿着政府的补助金,和另一对情侣在北岛西部的otaki共同租住了一套干净明亮的公寓。如果政府再不出手,他们可能也要成无业游民流浪大街了(新西兰目前无家可归者多达四万人)。

 

5.免费政府公房

为实现人人居有其所,新西兰自1935年第一届工党政府开始,实施为普通的新西兰家庭大规模建造住房,实际上这些优惠福利房主要租住者是毛利人。在罗托鲁瓦、新普利茅斯、凯塔亚等城市,我都专门去看过,房子样式大同小异,最为明显的是,门前的小花园显然没有普通居民那般清幽雅致,甚至有些连栅栏和绿植都没有。

贫穷面前哪来精致生活可言?


6.政府养老

在新西兰境内住满10年,就有资格申领养老金,每两周发放。

新西兰认识的第一个毛利人,是住在亚历山德拉青年旅舍近七十岁的干瘦老人达西Darcy,他本是棕褐色的皮肤在长年的太阳炙晒下变得黝黑,头发扎成小辫子,被一块方巾包裹着。那时,我对他如此年纪还出去工作的行为大惑不解(后来经常看到七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在岗的),他解释说有政府补贴,但是钱嘛多多益善啊。我谷歌了一下新西兰老人补贴数额,毛利人和当地白人一样,享有失业金和养老金补助:

 

有关土著毛利人那些事

这样看来一周税后能拿到411.15刀,再加上他每周还工作四天,统共会有八九百的收入。对于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磕药的老人来说,着实够花了。


婚姻:

新西兰和很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并没有硬性婚姻规定。只要俩人相爱,想生多少孩子都可以。只要伴侣关系得到认可,也是和合法婚姻一样有效受法律保护。可是一旦伴侣关系终止,孩子就成了最无辜的那一个。去学校随便抓来一个小孩子问问,很有可能其家庭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想起中国第一起冻卵案,女性是有自由决断结不结婚,啥时候生孩子和谁生,但是一个完整的有父母的家庭环境,对于父母双方和孩子,不都是利大于弊的吗?在个人自由和对家庭对下一代的责任上,到底哪头重,还是需要掂量下的。


教育:

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西兰人的受教育水平,远不及想象那么高。尤其是毛利孩子,很多都没有完整的家,更别提父母的家庭教育了。即使能够去学校学习的小孩,很多学习能力都不足(实话,本地人告诉我的),在学校和老师叫板把老师气哭气走是常事。这要在中国,一句叫家长就能唬住小孩子的把戏,在这里如何行得通?小孩甚至亲妈连自己爸爸是谁都不知道,叫家长又咋样?


目前学校英文授课,至于毛利语,很多孩子甚至都不会说了。前文提到的Heta和Zulia,他们目前30岁左右,没有工作,靠政府的失业金过活。目前在读毛利语语言学校,期望学成后有机会成为精通英语的毛利语老师。


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语言和文字,很快它就会被同化继而消亡,希望毛利的年轻一代能够更迅速认识到这一点。

 

 

毒品:

白人当年从欧洲带来的酒精毒品香烟,让多少毛利人纸醉金迷。因为不想工作所以穷,因为穷无法负担孩子的教育杂费,因为无法受到良好教育所以游手好闲误入歧途,沾染毒品又无法戒掉,继续偷拿拐骗。


如今的新西兰,大麻是最常用的非法毒品。今年将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将其合法化。冰毒是非法毒品中能够对社会造成最大危害的,摇头丸和迷幻药相当常见,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合成大麻在新西兰是合法的,但是它比天然大麻危险得多,造成的社会危害也更大。这种毒品曾经是被禁止的,但现在各个帮派已经开始非法生产和销售。而且往往质量不好,对吸食者更有害。 


在凯塔亚工作的日子,经常有本地毛利人隔三岔五请假,从别人口中听到其实他是吸冰毒吸多在家躺着缓神,隔天再来时再不像平时那样叽叽喳喳讲个不停,老实多了(当然吸毒这事是很多年轻人并非只有毛利人都在干的行径,真心觉得还是中国安全)。

 

犯罪:

也是教育程度低的衍生品,毒品泛滥了,社会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据警方数据表示,在新西兰,四分之三的犯罪团伙是毛利人,尽管他们只占这个国家人口的15%。抢劫,强奸,盗窃甚至杀人,还有抽嗨了造成的车祸,件件都是悲剧。凯塔亚橘园的毛利小伙子就对同事说,他曾经抢劫过某某地的dairy shop,因为这种小店一般只有一个人大理,地方又偏僻,恐吓成功后人家拿着钱就跑了。

 

黑帮:

在高速上我常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继而便出现了头戴头盔统一着装气势不凡的大队人马在对面车道上轰鸣而过。每到这个时刻不自觉就会假想对面的黑衣人在与我快要交汇的瞬间,从怀里掏出一把小巧精致的消音手枪径直打向我。我也知道这是想象但每到那个时刻,心里总会揪在一起,小小紧张一把。

他们,是新西兰黑帮。

有关土著毛利人那些事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所想象的事,一般不会发生的。

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杀人。

 

“除了日本之外,新西兰是唯一一个政府允许黑帮组织合法存在的国家,帮派成员合法登记造册。此前曾有数据统计,仅有470万人口的新西兰就有4000多名登记在案的帮派份子。5300多个新古惑仔正在排队等待25个黑帮团体审核通过——而新西兰皇家陆军的正规部队仅4500人而已。喏,如果在新西兰街头遇到大花臂与身着统一帮派绣标的飞车党呼啸而过,恭喜你,见着活的了。”


 Black Power(黑暗力量)和Mongrel Mob(杂种暴徒)这两大帮派则在新西兰双分天下,横行了半个世纪。当我在黑斯廷斯看到红衣红帽的“杂种暴徒”,在新普雷茅斯看到着蓝衣蓝帽的“黑色力量”成员的时候,都是悄悄躲开的,毕竟气场太强大,惹不起总躲得起啊。


但是如果惹了他们情况就不一样了。最近的陶朗加枪击案,连国内的朋友都知道了,发来消息问是不是确有其事。可喜的是,有些黑帮从良向善开始做慈善了,我倒是有些不适应了。

 

种族矛盾:

最早前是库克船长最先登岛上岸的,至于英国人和酋长们《怀唐伊条约》到底是否存在不公不做讨论,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局已定,新西兰就是英国人和毛利人共主的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了。而条约本身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毛利人和白人一样,有平等的权利。如今,毛利人对外来白人甚至其他族裔的移民的反感情绪依然未减,白人对于毛利人一直以来的偏见也是气愤不已。

有关土著毛利人那些事


    尼克曾经的小学和中学,白人小孩和毛利小孩不断发生冲突,在脸书上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话题也屡见不鲜。那些都不是我亲历的事,但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白人更理智冷静,但确实他们是后来居上,虽然花了低价买了地,但还是难脱欺诈嫌疑;毛利人习惯了过放松懒散的日子,白人的到来令他们紧张不已,慌不迭的追在他们身后讨公道,与此同时自己的文化也在渐渐受到冲击。这个国家在这两个种族的种相爱相杀中艰难成长着。什么时候能够放下偏见着眼未来,这个国家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