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贷款、告别背包生涯 好久不见,见字如面。 消失的2022,我将它献给了工作。 从 2022年2月23日签下第1份Office工作,到2023年1月18日结束第3份工作合同,330+日子里,我工作了300天+。接受了full-time、part-time、contract等不同合同形式,尝试了strata assistant 、aged-care receptionist 、(community support) rostering coordinator等职位,直到终结连续10个月、每周两份工作七天连轴转的日子。 一年内签了4份工作 生活一页页地到点翻篇。有时候快到恍惚,只能在反复戳开的payslip邮件中感受到时间走马;有时候慢晃晃,将自己摆匀称在工位上,电脑和我的大脑都同时停滞。好在拿时间换了点金钱,囫囵在土澳的第三年不算坏。去年7月底,我终于还清了背了几年的贷款,如释重负地告别了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网贷平台,也向陌生网友和朋友兑现了还款的承诺。 30+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存款为正的快乐。一天有事没事总会手痒地打开手机看看,导入到存款账户里的数目总要给它凑个整,有两个零在后面看着才舒服。时薪从初入白领时的$27,转行healthcare 后最高跃升至$34+,public holiday的最高时薪达到了$85,圣诞-元旦两周的税后收入超过了$5000。好像突然有点超现实的感觉,没加班,也没有起早贪黑。加上salary sacrifice福利,工资还免了大部分税。身边的人都习以为常,有人想休息,就有人想上班拿钱。不慌不忙无声无息地,我就这样和两年盲目的背包客生活切断了。 时薪最高达到$85/h 该按下暂停键了 提供salary sacrifice的公司,每个FBT年(截至每年3月31日)约有$18550($15900 用于General Living Expenses/ Mortgage +$2650用于 Entertainment Benifits等 )的免税额。多份工作同时享受此福利的话,免税额还可以叠加。2022-2023财年迄今,我的税后收入超过了$45,000。除了还款和各种开支外,我的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奔上了五位数。小小的安全感让我决定暂时卸下疯狂工作模式。 双份工作提供的年假和病假,成了我宝贵的休息日。经常连续工作20多天甚至一个月后,我才请假休息一两天。每周七天的工时虽然只有52.5h(平日37.5h +周末15h),无奈大脑开始麻痹于日复一日的行程。深夜到清晨兜着快速流动的梦境,跟工作有关无关的。能够醒来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混混沌沌地一睁眼就十点多了,匆匆忙忙赶去公司钉在工位上七八个小时。下班后我只想瘫在沙发上,在上滑的短视频和速食中消耗剩余的能量,成了没有思维的、程序式运行的社畜。 瘫了 可其实大脑和身体都很困呢。几十秒几分钟内容相似的短视频,在饥渴的聒噪中控制着身体,大脑弹不出想要安静想要放空的指令。直到足够的视觉垃圾涌起一点犯恶心的信号,甩手扔下手机像给自己一个不疼不痒的嘴巴子。 谁都期待离开生活的惯常轨道留下惊鸿一瞥,谁也不能解释为何只剩无序的无聊在蔓延。日常就在躺着和坐着两种状态中沉溺,打工人的躯壳越背越不知去向。好像有些事情来得太轻易就懒得动弹了。 但失调的身体总会及时地放出警告。去年10月的某天早晨,我昏沉沉地爬起来后突然头晕目眩。一起身一扭头颈,瞬间天旋地转站不稳脚跟,抱着头的瞬间,耳鸣好似无声的尖叫在黑暗中放射。于是我又开始断断续续地请假休息,寻医问药找了chiro和Perth的老中医看了十来天,花费了近2000刀,头晕的症状才有好转。 再坚持坚持,再混沌混沌,干完圣诞新年假期,就回归生活好好休息一阵子吧! 一年换了4份工作 当然也是不舍得放弃每周挣满双薪的日子。在澳洲漂了两年后,终于进了异国的办公室做白领。沉溺就沉溺吧,多少人还羡慕不来。奈何行业不对路子,公司氛围不喜欢,同事使绊子,我总能给自己找到借口寻找下一个栖息地。 一个年头里,我进入了4家不同的公司工作。最难也最幸运的恰是收获第一份白领工作。攒着经验,再找工作就没那么难了。 入行多少靠一点运气。2022年1月底离开 Port Hedland南下Perth后,我才发现几乎遍地是招聘——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很缺人急需补血。 2月中旬,休整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在Seek、Facebook小组、Gumtree网猎工作,定位reception和admin。Admin/Reception 这类工作性质相似、门槛低、对身份和工作经验要求甚少。同时我也注册了Hays、 Randstad、Integrity Staffing等几个比较常见的recruitment agency,上传简历和目标工作意向,通过简单面试后就等着工作来找咱。 对入行新人来说,信息贯通的Facebook是很友好的。可以看到周边工作、发布者的过往公开信息、他人的评论等等(2022年2月起,Facebook停用了主页的job listings功能,但还是可以在各个招工小组尤其是community/suburb group里找到需求)。没车的我优先搜索了所住suburb内的工作。先投了一家离家2公里的养老院的reception full-time job;又惊喜地发现附近某strata 公司正在招聘助理——无经验者提供培训。 FB的这几个小组当时用得比较多 第一次知道国外还有strata行业。简单扒了一下公司的简介和行业岗位要求,把过往经历提炼了下往职位要求上凑。网申后,我直接上门投简历,特意跟前台强调我就住在1公里外,未来生活稳定不期待变动。老板不久约我过来面试,当天就给我打电话敲定了签合同上岗时间。那一瞬间,忽然觉得生活有了落地的感觉,不再是随机地为眼前的工作流离、被人拣选。 没多久,养老院告知full-time已经filled,但是缺一个周末前台。由于周末的loading高,也想多一份工作保障,我接受了这份part-time合同,一直干到现在。从去年3月起,我就开始了两份工作七天无休的打工岁月。 感谢这份周末工作,在我半年后从strata公司辞职后,我顺利地进入了healthcare行业内名声好且薪水高的M公司,签下了6-month full-time contract。当这份合同结束,也预示着十个月的无休生活终止了。 今年1月底,我已经进入了第4家公司,从事另一家大型养老院的part-time site admin。以后就准备在healthcare领域扎根了。 从小公司入行 经历这么多轮换,如今终于能看见一点自己的成长,被hospitality工作轻易消磨掉的技能也在悄悄地回血。所以对待第一份工作,不论环境有多虐人,一定要学到些功夫才走。 第一份办公室工作:strata 经理助理 我所进的Strata公司是个小型紧凑的意大利L家族公司,萝卜和坑位异常固定。55+的Mrs. L是大老板,在业内打拼30多年,名义上公司所有的strata property都归她管。其女Ms. L是boss lady,未来的世袭老板,独立管理一部分strata property,并培训和管理年轻助理的 strata业务。两人是公司仅有的持证strata manager (SM licensee)。70多岁的Mr. L负责payroll和公司各种杂务,儿子负责公司的财务法务等。 除了家族席位,还有两位常青树:办公室经理K和负责保险事项的A。两人在公司待了十几年,看样子是准备待到退休了。其余配置:receptionist, accounts payable,accounts receivable,4-5 strata manager assistant 、1-2 office assistant。这些职位都可以视公司要求调动,业务也会重合。 从2021年来,老员工走的走退的退,现有的新成员都是从零开始进入行业。比如招聘reception,再根据意向和能力培养成accounts或者strata manager assistant。就这么十几号以女性为绝对主体的strata公司,撑起了覆盖整个Perth Region并延伸至Margaret River、总共200多家房产地产的strata业务,管理着规模相当可观的strata levy。 怎么说呢,给小型家族公司打工有利有弊。第一,公司不介意你是一张白纸。只要自信学得快,没有任何行业经验也欢迎加入。对包括我在内的9个年轻成员来说,正是这个小公司给了我们第一份正式的office job。管你过去在 Shopping Center卖衣服、在Kmart/IGA收银,是像我一样从东海岸转移过来的背包客,还是刚从新西兰来澳洲三天的落地新人。不过基于我们没有工作经验,自然薪水也不敢要的太高。我在面试前搜了下助理的平均薪水,报了 $55000的年薪(税前)。双方都很满意。 岗位职责 第二,strata公司相当繁忙。strata manager每天和builders、contractors、customers、agents等周旋,随机应对各种complaints和queries,处理跟进无数的电话和邮件。因为忙,老板和经理根本没什么时间给员工培训。领悟力快的员工都是从接电话起慢慢磨砺出了对行业和业务的初步了解。有时候,面对不耐烦的客户催办,如果谁能用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斡旋能力让他们客气地感谢而不是啪地一声砸下电话,就是一种本事。有能力者学到的东西和担当的责任会越来越多。 同事激励自己的小卡片: 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in stars. 各司其职占好坑位,公司才能运转顺利。但不知道是否小型家族公司都有严重的信任问题。在这里,每个新员工几乎都会坐上几个月的冷板凳。刚上班前一两个月,只要按时上下班,新员工盯着电脑开网页一整天无所事事也没人管。而且每个人使用文件和软件的权限不一样。如果公司不肯施舍一点权限,很多文件都打不开,Strata Master这个强大的软件也形同虚设。摆在眼前的只是非常基础的杂活。连员工领取门禁钥匙,一般都要经过两三个月的考察。(在那之前,上班到早了只能等别人来开门。)慢慢地给一些任务,交代一些事情了,开通一点权限了,表示这个家族开始信任你了。 但有些活儿,老板和经理宁愿全部自己兜着,也不分给下面的年轻同事干。某些strata业务,甚至只能等大老板指派给某位同事。一旦有人辞职或休较长的年假,业务交接和职责归属在短期内会相当混乱,造成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局面,甚至就这么拖空下去没人搭理。在我离职的时候,有些积压了半年甚至一年多的工作还撂着没解决。 第三,公司虽小,也能感受到Aussie的上班文化。到点下班,绝不拖延一分钟。拖延或者加班绝对不是勤奋的证明,而是干扰其他同事正常下班的自由,甚至会被老板提醒走人。毕竟在Fairwork的约制下,公司必须要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我也开始体会到full-time“真香”。我记得第一次public holiday之前,还问老板明天要不要上班——结果被笑话——full-time不上班也是有基础工资拿的。 说到这,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小公司都这么“讲究规矩”。如果无故迟到或者早退,(哪怕就三五分钟)也是会被警告的。抑或是小公司往往更抠门、不够人性化?我上班的那段时间,Covid仍在肆虐。公司不成文规定,如果因为阳性缺勤,一律不能用sick leave,除非是在家办公。 那阵子每次70多岁的Mr. L 一出现,一晃荡,说明他可能又要规训谁了。他在乎打印机和纸张多过在乎员工效率,在乎请假制度多过关心员工身体;不惜把员工一个个叫进办公室调查谁移动了某个文档,也乐此不疲地放话要追索道路摄像头,观察谁在午休时把食物垃圾扔进了公司楼下的黄色垃圾桶。有时甚至当着员工面冷言冷语。说是维护公司利益,倒也不介意伤害员工的尊严和感情。可以说Mr. L就是小型家族公司例行繁文缛节的典型,让我们服贴贴地承认自己只是个赚钱打工仔。没多久,公司就酝酿在仅有十几个人的办公室安装摄像头,把员工尽收眼底。可见一斑。 第四,办公室这类工作,自然少不了gossip和明嘲暗讽。有时候两位老板不在,想聊的同事能聊上一上午,旅行啊情感问题啊八卦种种。关系好的瞎聊打趣,关系一般的就容易被遗忘。如果不参与,或者不知道如何参与,就会显得多少有点另类。人数再少,也会有圈子,有shitting behind the back,有拉拢关系、有使绊子,在某位经理或老板面前敲击谁一下。说是家族企业,实则分崩离析,不成团结。 职场虐虐就好了 我没有太多职场经验,总体来说是个有点神经大条、生活技能和社交经验缺乏的30+问题女性。一路跌跌撞撞干过不同事情,但基本上没怎么受过什么职场训练。第一次进外企,冷不丁就撞了许多钉子。 公司的格局呈L型分布,一边是strata业务,一边是office业务,老板L的办公室坐落在转角处,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上班第一天,boss lady给我两本Strata Manuel,一张常用contact list,一张公司管理的property list,让我自己看,学习转接电话。 初来乍到,我连SOR和NOR都是第一次听说,就开始面对来自200多家地产stakeholder的各种来电。 看起来很简单,只需要弄清楚对方来电意图,然后把电话转给相关同事就行。没想到光是听清楚对方的property name/address/suburb,就耗费了我相当多的功夫。更别说弄清楚对方来意了。我经常一脸懵逼,和客户互相听不懂对方,几乎每通电话都要hold on请教同事。好不容易弄懂意图了,电话转接又按错了直接挂断。从前雅思口语8分的骄傲荡然无存。 下班后,我就拿着property list读。搜索公司电话型号和电话礼仪,学习按键转接和常用语。过了一阵子我才知道自己用着极其可笑的发音说出Mandurah、Cockburn Central、Quinns Rock、Gifford Road等,明白了同事为什么在我问客户what’s your name的时候笑话我。(如果语气不够缓和,往往显得过于正式、含有质问的气态,可以用Can I grab your name please代替。) 转接步骤熟练一点之后,就是搞清楚对方意图,把电话转给相关的同事,或者灵活地化解问题——交给谁处理,是让对方发邮件还是直接transfer,是留信息还是婉劝对方call back。 那段时间我经常处于懵懂状态,搞不清对方电话应该转给谁,面对来电质问不会变通,老是磕磕绊绊来来回回地在一个问题上卡住。直到boss lady得知客户在电话里抱怨这事,某位同事又在经理面前不怀好意地渲染。有一天刚上班没多久,boss lady就走过来,当着所有同事的面说,以后只要办公室有人在,你尽量别接电话了。我厚着脸皮在工位上坐下,觉得自己忒差劲。 不接电话后,我的事情更少了,只能等两位老板给我派活干。学习制作AGM(Annual General Meeting) agenda 和minutes,根据老板转给我的quote报价 在Strata Master上开work order联系contractor, 从AGM/EGM minutes中整理出follow-up事项,以及日常filing等。运气好得到部分信任的话,老板有时候会让我自行联系 contractor或council处理一些代办事项。没有事干的时候,我就看看strata手册、刷刷行业相关的Landgate网站和Look Up Strata补知识。 空有其名 每天看着别人忙碌地对接各方,而我被晾着做一个工位钉子。有时候一天7.5小时的班,我就干两个小时的活,替两位老板写写会议日程和纪要,去文件柜塞回同事们取出的资料。为了不让我费脑子,老板们甚至连开会的纪要草稿都给我备好了,只需我誊写润色到电脑上,仿佛一个御用的打字机。然后再一直坐到下班。 为了照顾我的情绪,老板宁愿让隔壁桌优秀的同事忙死,也不让我接电话、帮忙其他业务。连续一周,两周,好几周都是这样的生活。我挣扎了许久,开始一边上班一边拿手机找工作、学payroll,始终都没人管我。闷到上班发小红书,有人羡慕、有人劝我赶紧离职。 而某些同事看不顺眼,禁不住碎嘴、冷嘲热讽,甚至就在我背后低声嘀咕,也让我心中潜伏的敏感和恐惧被放大,越来越重,行为也越来越不自在。大热天抱着热水续杯缓解闷热和头晕,急切而言不由衷地加入话题表示兴趣,却听着别人的好意分享和话题勾引不言不语。想要走出困境寻求帮助却只能不痛不痒似是而非,或者干脆心急如焚断了声音。不知道哪个才是我哪里才容得下我。 虽然也有其他优秀的同事在休息时开导我,但我还是没能逃脱社恐和抑郁,一时间竟然积累出了自闭,整日有口无言胸中压抑闷闷不乐。 有一天我下班后问面试我的两位老板,公司对我有什么期望,还是希望我辞职算了。她们说,你做得挺好,保持下去就行,至少要待一年才会开窍上手。两位老板担心我太过无聊,又开始让我旁听安排在公司和附近地产的AGM,学习年度预算。糊弄一下,再放任我无所事事。 稀里糊涂在公司待了小半年,从一无所知到略摸行业皮毛,strata行业的水都没沾湿,最终我还是递交了辞呈,成了公司12个月里第11位辞职的员工。 再往后做roster、做admin,比较幸运地体会到了大型公司的办公室环境,开始学会stand up for myself,依赖公司文化和管理体制保护自己的情绪,有问题及时跟上级反馈。当然一周下来,不同工作也有不同的累法。 一个四季过去,衬衫总也不够穿,白的洗皱了,蓝的掉色了,长的有,短的又缺。碰上合身的牛仔裤赶紧一次买上好几条。轮换的衬衫在不间断的工作中翻滚打湿又拧干振作。我就这样慢慢地在澳洲的职场中生存下来。如今不敢说别的,至少转接电话很熟练了。 结语 2022对我而言也是有爱和希望的一年,遇到了她,也有丑萌的猫咪陪伴。 找工作的时候,是她开车带着我投简历、面试,给我推荐工作机会,在我还没能做出经济贡献的时候无条件信任我。 在我工作犯难、进步缓慢、融入不进办公室的时候,是她用自己十年前的留澳故事激励我——在向命运逆行的道路上,谁不曾走过弯路犯错犯傻,谁没有忍受过他人的嘲讽和不屑,谁都蹚过当年的不易……然后陪着我练习接电话要用的property list,帮我记住100多个residents的特点和名字,给我讲解养老业和医护行业的常识、roster的规则等等。 一起上班 在我瘫倒在无休止的工作排班、身心不思进取的时候,是她督促我盯紧一不小心就染上的犯懒拖延等中年症状,开车陪着我去和网友约球,带着我在珀斯寻找中医和chiro看病。 在我陷入人际关系的情绪漩涡,越发抑郁和恐惧地在公司里扮演着听话的聋哑,是她回家后接受我情绪的开闸和所有心声的倾泻。早就经历过这些纷纷扰扰的她哪怕已经不耐烦,还是会认真地开导我don’t take others’ shit. 在我没有什么经验积累、不知该留该走举足无措的时候,是她鼓励我辞职换个环境,让自己开心一点,不用因分担家里的开支而强行工作。 因为她,我在结束背包客无序的漂泊生活后,在这个孤独的城市、在疯狂打工的一年里才有了落脚的感觉。而那个依然不知道我已经出国三年的老家,对我的牵绊越来越微弱。经过许多的搁置,过滤掉触不可及的忧虑,我开始默认接受我的原生家庭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投入的感情和帮助越多,失望也可能越多。 在工作和生活慢慢恢复平衡的当下,我终于可以留一些平静的时间给自己。 投稿微信:adj-helper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关注作者 相关文章爱在日落黄昏时日常碎片 | 生活在别处,对,布鲁姆2022,三十岁这一年,从一个人到两个人,那些寻常又丰盛的回忆~哭 过 笑 过 体 验 过 的 2022Last Memo in QLD | Gold Coast度假日记Cook Island 库克群岛之旅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