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100系列」No.002
(一)
认识CM是19年在澳洲的雪山Perisher
一天正和朋友们坐在客厅聊天,就看到隔壁的“蒙古包”新搬进来一个小哥,左一个右一个滑雪板包,不像我们这些上山才买装备的菜鸟,这架势一看就像个大神。
带着好奇,我拉开门喊道:“Hi,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他说:“我来自马来西亚。”这让我们有点惊讶,看他是华人面孔,还以为是香港/台湾的
我又接着问:那你在哪里上班,山上还是the station?
他回答道:我在山上做教练。
就这样,聊着聊着,他就加入了我们的火锅局……
(二)
慢慢熟悉了以后,我发现CM对于滑雪是真的热爱,不只是作为职业而已。刚上山就听他说要考双板,每天他都是早出晚归,上完课后还要练习到很晚才回来。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考过,成为了单双板两项教练
有次出门,就看到他一个人在屋后的山坡上转转跳跳的
我过去嘲笑说:这是在练什么功?
他说他想借这个斜坡练习一下转体的基本功,找找身体的感觉
而我来来去去几次,就看到他一直在那儿练习。当时我就想,他应该是真的很喜欢滑雪,才不觉得枯燥,一遍遍重复一个动作。
而他不仅自己喜欢滑,也特别希望能让大家都感受到滑雪的乐趣。我们这帮滑单板的人一开始没少吃苦头,一个个摔得七零八落的。但是只要他在旁边,或者偶然滑过,都会停下来,特别耐心的指导大家。
更夸张的是,每次聚餐,最后总有一块区域变成了他的课堂,给大家示范如何基本功,纠正动作。
(三)
但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他是如何成为滑雪教练的。因为初见他带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不像他的韩国室友教练,一头小脏辫;相处下来,也发现他其实性格也是比较稳重的,在我一贯的认知里觉得选择滑雪教练这种不稳定工作的人一般都是性格比较跳脱的。
一次饭后聊天,说起大家之前的经历,我才了解到他是经历了什么,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滑雪教练cm:
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 高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世界排名前30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大学念的材料工程学科,毕业后在新加坡一家海洋工程公司担任采购工程师。
一切在旁人眼里看来未来可期
可是他自己心里却越发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5年,在工作了三年后,他辞职了,去到新西兰打工度假。
这一年他不像其他有些人,为了赚钱在一个地方拼命的工作。他在一个地方基本待不超过2个月,一直在移动。他体验了不同的工作,也认识了很多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但这也让他发现原来他不是孤单一人在路上。
在新西兰期间,他也机缘巧合的爱上了滑雪,还因此去日本滑雪并考了一级教练证。很快一年过去,他还是没有给自己找到一条确定的路。有些晚上,也觉得难以入=入眠,跑到街上溜达,不知道自己以后要靠什么为生。
带着这些焦虑,他回到了新加坡继续工作
但是回来后,他发现自己却无比想念滑雪的生活
这一次 他毅然辞掉工作,跑去新西兰参加二级滑雪教练培训
从此便开始了全职滑雪教练的生活
他说他是真的很享受雪山的生活
滑雪的时候
风声在耳边呼啸 什么都不想 想快就快 想慢就慢
累了就停下来看看风景 享受没人的安静
现在雪山就是他的办公室
12-4月份,他就在北半球教滑雪;
6-10月就去南半球;
其他的时间就留给自己和家人,
陪着他们出去玩玩。
而除了自己滑雪
能够把滑雪的乐趣带给学生们
带他们一起进入这个白色的世界
这让他感觉很满足。
(四)
了解了CM的故事后,我有点明白为什么有时聊天时,他的话总能让你放宽心。他只比我们大1-2岁,但是在他身上,你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从容和坚定的力量,这不是年龄带来的,而是他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沉淀下来的。
我们常常会羡慕一些人活得肆意洒脱;而没有看到多少个夜晚 他们也曾辗转反侧。因为我们羡慕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这之前经历的那些过程
我曾经很执着于要尽快找到“一生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慢慢发现其实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些人则可能到到最后也不知道,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用CM的话来回答就是:人只活一次,选择自己喜欢的,怎么选都不会错的。
小插曲:
刚认识那会儿有一次去酒吧看球,除了我和他,其他朋友都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期间就听见他在后面和其他人说:现在内地很多年轻人都很有想法,你们应该去看看,和他们多交流下。听到这些话,他在我心里的形象瞬间就高大了哈哈。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