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lbany的中心街道York St往西,步行十几分钟,路过空旷的草坪,路过一座座干净、整饬,带着花园的房屋,路过露天的咖啡馆,在马路微微向下倾斜处,便会看见矗立一旁的Vancouver Arts Centre,入口处放着一块写着Art exhibition的指示牌。

 We are young and free

Albany四处可见带着小花园的房屋,美到挪不动腿

 

Vancouver Arts Centre专门展出当地艺术家和手工团体的作品,致力于当地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并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计划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实践。

 

艺术中心外观略带古堡风情,典型的西式砖石结构。一侧毗邻马路,一侧是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目及之处是铅灰色、呈镜面状的大海。

 

内里由艺术家工作室和作品陈列展厅组成,不是单一的“白立方”(纯粹的艺术品展示空间),而是一个集艺术创作、交流,作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小型空间,想到之前在珀斯City时去的Fremantle艺术中心也是如此,想想或许是因为这样能形成良好的艺术生态。


We are young and free


在Vancouver Arts Centre官网了解他们还提供驻留艺术家计划,会为驻留的艺术家提供住所和工作室。当时看到这个计划时还些微有些惊诧,因为Albany只是一个人口区区几万的小镇,Vancouver Arts Centre也只是一个相当小型的艺术中心,但却仍有如此健全、成体系的发展机制,足见澳洲政府在文化和艺术上的重视,也足见差异。

 

作品陈列展厅一共有三个。参观当时一个展厅展示的是装置作品,一个展厅是local artist的画作,另外一个展厅专为女性创作者陈设,有画作和手工艺品。

 

第一个展厅的仿真花装置作品,我看的时候感触不大,便匆匆略过了。在网上搜寻了下,也没有找到关于这位创作者和作品更一步的介绍,遂这一 part,弃。

 We are young and free

 

第二个展厅给我的信息量相对大一些。这个信息量一部分是作品赋予的,一部分是作品的创作者赋予的。在有介绍的创作者里面,可以很简单、直观地归纳出一个结论——这些创作者都已经上了年岁,而且职业、背景五花八门。有专门从事绘画的,有汽车司机,也有旅游至此,耽于Albany迷人海岸线,就此停下脚步的……

 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

 

当我目光在创作者和画作上来回流连时,内心生发出一个感受——生而为人好像总得有所爱,有所好。

 We are young and free


张岱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在一个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地方,或许才能显露其真正性情。

 

朱光潜在《谈美》里有个关于阅读的观点,“阅读是闲暇时寄托心性的地方,若能在阅读中收获乐趣,那抵抗诱惑的能力也会强一些。“个人觉得这个观点也可以从阅读延伸至众多精神层面的爱好上,我们选择让什么自己的滋养生命,潜在的也在将生命塑造成什么模样。

 We are young and free

外国人的彩虹屁

 

另一个感想是关于对美的追求。抑或是出于对创作者和作品的尊重,内心始终不愿意将把他们的这种爱好简单地归类于老年人打发时间的消遣行为,而更愿意认为他们是通过绘画追寻美,追寻心中的理想世界。

 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

 

李银河在《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中写道整个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单一的个体就更不必说。在直视这残酷又无法否认的真相后,内心还唯一想做的事就是享受人生。想找点儿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做一做。而这样的事只有两件,一件是爱,一件是美。


她指的美是通过写作创造美,而在此处的创作者们则是通过绘画创造美。


我内心一直有一个相当坚持的认定——审美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素养。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个体的感官和心智,发挥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共情能力,从而深度地参与自我的生命和这个世界。


倘若能欣赏美,疼惜美,我们内心或许也会生出许多不忍,而少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对个体如此,对群体更是如此。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部电影——《钢琴家》,纳粹军官因为被犹太钢琴家所演奏的乐曲打动,而萌发恻隐之心,帮助他逃过了搜捕,使其得以在种族屠杀中幸存。


美是一种高纯度,能够净化心灵的力量。


再聊聊作品。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些作品还只属于画作,而不能称得上是艺术作品。动物、植物,风景……他们的选材多样,手法各异。但总感觉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没有展现属于他们个人的、自我的东西,也就没能引发观者的联想,没有心智的进一步参与。


唯有在看其中一幅时,心弦有被轻轻叩击。

 We are young and free


画面的一角是两个坐在岸边的小男孩,另一角是盛放在夜空中的烟花,烟花之下是被映照得发亮的平静海面。标题写着“for we are young and free”,文案与画面如此贴切。

 We are young and free


之所以会被触动,或许是因文字与画面勾勒的是当下境况的写照。诠释有时显得多余,那就静静将心沉到那片海里。

 We are young and free


第三个展厅为女性创作者专设,陈列的作品有手工艺品,有画作,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We are young and free

 

目睹笔触下灿烂、热烈的海边生活图景,不由得就想到艺术创作会很直接地被生活环境所影响。于是在我脑海里又延伸出另外一个话题——在地艺术。


“在地性是指处理艺术与特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对于强调“普世”价值的现代艺术的反叛,从一种普世性转换为地方性、个体性、多元主义。”(《当代艺术中的在地性》)


“在地艺术实践让美与艺术渗透到生活的一切事物中,点缀着我们外在或内在的环境,它让人们以某种特别的审美方式,来重新认知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让艺术回归田野》)


故在个人的认知里,在地艺术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一是在挖掘、展示当代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过程中,规避同质化,建立起自我特色和差异性,成就多元文化形态。而“多元”在我眼里尤为重要,艺术的多元形态、文化的多元形态、人生的多元形态,能让我们尊重“异己”,避免被单一的价值观、狭隘的民主主义所捆绑,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做出更自由的选择。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在挖掘和展示的过程中建立起的审视机制,从文化自我、艺术自我、个体自我中抽离,用俯瞰和审视的眼光去剖析,或许能够建立更为清晰和稳定的认知。

 

异乡的生活,将截然不同的种种抛置于我们面前,有人痴迷于绝美的风景、有人动情于遇见的人,不论何种方式,我们都试图与此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而我选择那些吸引我的、触动我的、引发我思考的,抽丝剥茧,消解再融入,使其成为认知的一部分、记忆的一部分,或许就是我参与此地,参与这段岁月的方式。

 

 

 

  

We are young and free



投稿微信:adj-helper3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