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是我来澳大利亚五周年的日子,3月20日那天我拿到了澳洲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 offer,也算为我这五年的打工、旅行、留学、绿卡、工作历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十岁进四大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毕竟和我一起面试的大多数人都是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按照最好的设想,进四大应该是本科毕业就该做的事,而我却迟了八年。
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做些什么,来为将来找工作做准备,所以大学前两年,我基本什么也没干,没有实习经历,没有丰富的社团活动,也没有突出的学习成绩。直到大三才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出路,而选择无非就是考研、考公、出国留学、找工作这些。根据实际情况,我选择了毕业找工作这条路。而当时我对自己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并没有多大兴趣,而是想往金融领域发展。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报考各种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CFA 一级等。但事实证明,金融的门槛是非常高的,相比这些锦上添花的证书,那些金融大厂更看重学校名次和学历水平。而作为一个双非院校的本科生,我其实并没有多少选择。结果可想而知,我并没有找到心仪的金融大厂工作,而是去了不知名的初创公司。
本科毕业后,我在国内工作了三年,分别去了三家不同的公司,而每家都是成立不久的初创企业。虽然每跳一次槽工资都有可观的涨幅,但说实话,我并没有从这三份工作中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专业经验。主要是创业公司没有完善的培养机制,以帮助员工形成一套完整和专业的职业素质。这种无法形成有效经验积累的工作让我没什么成就感,这几段工作经历也一步步坚定了我进大厂工作的决心。
来澳洲读研究生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会计这个专业,除了这是一个移民专业,并且和我本科所学的知识有很强的关联,也是因为觉得一个会计硕士的学历或许能帮助我敲开大厂的大门,比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一旦有了四大的经验,去一些金融大厂也会更容易。不过在当时,这些也只是模糊的设想。更在意的是顺利毕业并拿到绿卡,而职业规划这样的事并没有显得那么急切。
我真正萌生去四大的念头,其实是在考出 PTE 四个七之后。第一次考 PTE 就七炸,虽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却莫名地给了我很多信心,让我思考起去大厂工作的可能性。后来,当我开始研究澳洲四大的招聘条件后,发现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特别是因为疫情,澳洲急缺劳动力,连四大这样的公司都开始抢人,很多没有 PR 的留学生都拿到 offer 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打算先拿 PR 然后再考虑申请四大。
拿到会计硕士的学位证后,我符合了报考 Chartered Accountants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简称 CA )的资格。CA 是入职澳洲四大后升职加薪必考的证,地位类似国内的 CPA。我在三个月内通过了两门考试(一共九门),这不仅可以向面试官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进四大的决心,也减轻了一些入职后的考试压力。
拿到州担保邀请后,我的 PR 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于是在去年六月,我着手准备一个月后开始的四大招聘季。但不知道是我面试表现不佳,还是背景不够好,或是因为没有正式拿到 PR 签证,我的四大申请全部无疾而终。这样的结果让我有点受挫,甚至让我产生了放弃走会计这条路的想法,反正在澳洲随便做什么工作都能活得很好。
不过,在澳洲的五年时间,我做了超过十份不同类型的工作,包括农场、工厂、餐厅、超市等。虽然这些工作工资不低,也没有加班的压力。但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还是有种激情被慢慢消磨的无力感,我还是很难想象自己在一个可以一眼望到头的地方工作一辈子。也因此,在今年二月的新一轮四大招聘季,我还是早早递交了申请,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面试中的每个环节。而在去年年底,我顺利拿到了永居签证,是名正言顺的澳洲永久居民了。至此,我觉得我的条件已经完全符合一个四大管培生的招聘资格了,再加上一点运气,我最终成功拿到了其中一家四大的 offer。当然,别的几家还在面试进程中,不知道最终能集齐几家 offer。
总的来说,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没有能进入大厂工作,但兜兜转转,时隔八年后,我终于还是走进了大厂的大门,而且还是在异国他乡。作为一个非天赋型选手,可能注定要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不过这过程中一步步的自我探索,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期待下一个五年。
PS:如果你对打工度假、留学移民、四大申请等感兴趣,可以后台私信我,我有空的时候会回复。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