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光,仿佛就在弹指间,还没看够澳洲的碧海蓝天就结束了。2017年10月,我辞去了上海的工作,来到澳大利亚打工度假。到2018年10月,刚好满一年。
打工度假的这一年,再回首,仿佛就像是一场梦,真实却又虚幻。就像,我常常在朋友圈感叹的:有时,会不敢相信这一年的时光是属于我这种一无所有、曾经还那么自卑的女孩子,仿佛,自己就像个小偷,一不小心,从生活的手中偷来了这奇妙的一年。
365个日子,从一开始的新鲜、忧虑、困惑和迷茫,到如今的自由、简单、独立和无畏,这中间,隔着丰盈的”亲身经历”。还记得,在未踏上这条道路时,我困惑、纠结、害怕,可当时间推着我出发后,除了一腔奋勇地往前走,去经历、去尝试、去受伤、去成长外,我别无退路。幸运的是,这一年,过得也不是那么糟糕,反而时常有一些小幸运会发生。
细数着打工度假的这一年,还是觉得蛮奇妙的。今天,就想纯粹地和大家分享下这一年的经历。
工作篇
说起在澳洲的工作,其实我经历的还是蛮简单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悉尼,local的一家party shop里面,同事和客户都是外国人,纯英文工作环境。虽然,一开始觉得工作有点累,但看到薪资的那一刹那,觉得再累都很值得。我们当时的工作种类是casual job,因此时薪高达25刀,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125元一个小时,每天8个小时,日入千元。每周,还会被安排一天周末班,当日的薪资又会翻倍,因此,每周工作4-5天,就有1K澳币(约5K人民币)入卡。
第一份工作,做了五个月左右,辞职来到了墨尔本。在悉尼工作的那五个月,除了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同事外,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无论在哪,无论任何工作,我们对于自身的职场素养都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踏实工作、努力认真。因为,你偷过的懒,别人都看在眼里。
来到墨尔本后,完成了第一本书的写作,然后一边自由职业、一边旅行。度过了轻松、快乐的三个月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宅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又开始了第二份工作。谈到第二份工作,仿佛自己也很幸运。当有了想找工作的想法后,没过几天,便在家附近的shopping center看到了一家招工信息,于是,很自然地去上班了。
在墨尔本的这份工作,同事都是华人,客户都是老外,也特别有趣。让我觉得特别意外的是,在这里,我又遇到了一位生命中的贵人——我的老板。老板很优秀、很厉害,曾经也是辉煌人物,只是后来,选择了来澳洲定居,过上了一种平凡中奋进的日子。工作不久,老板就将我往店长的方向培养,让我一点点地学习如何管理一家店铺。从心底而言,我真的无比感谢老板的信任与赏识。
我在澳洲的工作经历,其实可谈的并不多。这一年,我并不像其他的背包客一样,去农场摘过樱桃、种过香蕉,或者去肉厂背肉、剁肉,抑或是从事了一些很炫酷的工作,比如:水手、跳伞教练、导游、中文老师、吉他老师等等。
澳洲的这些工作,于我而言,是生存的手段,也是体验这个国家的一种方式。或许,这些工作对我未来的职场发展并无帮助,但这就是选择的代价。我选择了,我必承受着。写到这里时,我也曾想着找一千个理由去说服自己、要让你们相信这些工作对于人生体验是有价值的。可是,我做不到自欺欺人,我想无比诚实地告诉你们:这些工作,做一个月是丰富了人生体验,做三五个月就是纯粹为了生存,对未来的帮助微乎其微。日复一日的、单调的体力活,除了让人觉得身心疲惫外,真的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切的诗和远方,不过是别人眼前的苟且。打工度假的工作,除了取决于你的实力——英文和技能,大多带着运气的因素。但90%以上的打工度假者,都在从事着极为繁重、单调的体力活,那些朋友圈里让人嫉妒的风景照,背后承载着的辛酸和泪水,只有亲历者自己明白。
每一次,在墨尔本的街头,看到那些骑着电车、身着”墨尔本送餐”制服的外卖员,真的无比心疼他们,尤其是那些送外卖的姑娘。冬日的墨尔本,真的很冷,但为了生存,那些被晒黑的姑娘们,依然骑着电车,穿梭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我相信,每一个打工度假的人,来到澳洲后,都曾思考过:放弃国内稳定的白领工作来这里做体力活是否真的有意义。因此,我真的无比感谢文字,让我所经历的这一切都赋予了另一种意义。
旅行篇
打工度假,顾名思义,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度假。谈完了工作篇,自然少不了旅行篇。打开谷歌地图,看着自己留在澳洲大陆上的足迹,还是会觉得蛮有成就感的。
2017年十月,抵达悉尼,我在春日的暖阳里晒了海德公园的太阳。
十一月,在南半球的炎炎夏日里,我在Bondi Beach看海、冲浪、踩沙。
十二月,在浓浓的圣诞气息中,坐船出海、去了野生动物园,参加圣诞party。
2018年一月,新年伊始,和几万人聚集在悉尼港,看了最美的跨年烟火。
二月,在达令港的情人桥看人来人往。
三月,参加了澳洲最大的同性恋游行活动;去了Manly Beach看海;去了New Town街感受繁华都市的文艺气息;去了蓝色,看桉树挥发的油滴在空中折射出的蓝光;去悉尼歌剧院,看了歌剧《茶花女》;去了Royal national Park,看碧海蓝天和蛋糕岩;去了网红店吃仙女Brunch。
四月,在悉尼参加了一年一度的Easter Show,搬到墨尔本后,去了涂鸦街、联邦广场、Frankstone海滩。
五月,去了菲罗兹花园;在Dandenong山看墨尔本的秋;在莫宁顿半岛看成片的葡萄庄园、在雅思迷宫找出口、在玫瑰迷宫看各类玫瑰、在角灯塔眺望南太平洋……
六月,大多窝在墨尔本多雨、寒冷的冬日,但还是抽空去看了老友Sarah的演出。
七月,去了澳洲的心形小岛——塔斯马尼亚,在Mount Wellington山顶眺望南极大陆,在亚瑟港见证了面目狰狞的殖民历史;在Richmond小镇的百年石桥上漫步。还从冬日的墨尔本”偷”来几日炎夏,逃离去了达尔文,坐在阿德莱德河上钓鳄鱼、在明迪海滩的海边夜市逛吃逛吃、在卡卡杜国家公园参观了几万年前的岩画……
八月,在墨尔本看了一场鲍勃·迪伦的音乐会。
九月,从忙碌的墨尔本逃离到小镇Geelong,去了羊毛博物馆看这个坐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羊毛发展史;坐了海边旋转木马、在草地上喂鸽子;坐很久的Bus,去小镇的最末端看辽阔的海。
十月,在打工度假的尾巴上,完成了Bucket List上的Skydive,从15000英尺的高空一跃而下,以此结束了这一年的Working Holiday。
我本以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打工度假者,但细数着这一年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参加过的活动、冒过的险,我却被这样的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一年关于行走的经历,超过了我以往24年的旅行总和。
始终在路上、始终在看更多的风景,这是澳洲打工度假这一年,我一直在坚持的。或许是因为持有这种签证的角色定义,所以,我像大多的背包客一样,始终没有逃离掉打工和度假这两大主题。
在澳洲这一年,如果非得给这些旅行贴上某种意义,那么,我会觉得:我看过的这一切风景,都在无形中帮我去了解这个国度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不曾看过那些美到窒息的自然风光、不曾亲身参加过他们的活动,你永远不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还存在另一种生存的人生哲学。
其它篇
我觉得,”其它”这个词,真的特别好。当你还有很多想表达的但却不知如何归类时,那就用”其它”来别类总是没错的。一年真真切切的时光,除了打工、度假之外,其实还有太多可以分享的。比如:小到友情、爱情、个人成长,大到信息差别、文化差异、历史真实等。
在这一年,遇到了一些贵人,在我困难时帮我轻松度过难关;也收获了一些友谊,彼此分享着心路历程,慰藉了异国他乡的那份孤独。我将这种在路上的友谊,归类为”偶然后的必然”,偶然相识,必然分开。大多数的朋友,分别后便是此生不复再相见,只能作为小美好存在于年轻时的回忆中。但依然感谢,遇到了那些有趣的灵魂,让我看到了更多种的生活态度。
其实,打工度假这一年,我不曾期待过爱情,一直将之视为自我流放的一年。我一直以为,我会一个人帅气地走完这365天。可缘分有时很巧妙,来到墨尔本后,竟然收获了一份浪漫的爱情。
其实,长到这个年纪,无数次灰心过、气馁过,觉得这辈子,遇到一个两情相悦的人估计是不可能的事了。可是,当我遇见他后,才发现:原来真的存在那种两情相悦的感情,纯粹又美好。
感觉遇见他后,一切都刚刚好。那是一种势均力敌的感觉,就是:你很好,我也不差。因为遇见了彼此,我们都变得更好了;也因为彼此,我们的生活都变得更丰盈了。
最后,这一年的时光,在无形中也悄然拓宽了我对于自身的认知和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 当我随手能买得起一个LV时,我会发现在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中迷茫着的焦虑,其实并不是个体的错,而是那个社会的错,我们只是社会”阵痛期”的牺牲品罢了。
- 当我穷到卡里只剩8块钱时,我会觉得拼二代的人生是一场冒险,更是一场自我创造。在异国他乡,被生活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你绝地反击的,其实不是生活,而是自我救赎的能力。
- 当我接触过各色阶层的人后,我会发现缺憾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一个人是否过得幸福,与他所处的阶层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在于个体内心的力量。幸福是一种能力,只看你学不学的会。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问我:打工度假这一年,你后悔过吗?
我会诚实地告诉你:在刚到悉尼的第一周,我就后悔了。但是,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依然会走上这条路,因为本性使然,我始终是那个渴望着拥抱更大世界的人。
独舞 | 作者
公众号: 遇见独舞 | 来源
澳打君 | 编辑
加微信:au-whver | 投稿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