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022年4月7日,距离迈入30岁还剩不到三周,我在新西兰三年整了。


来新西兰第一年,没有疫情和离别,所念皆星河,被好奇和兴奋支配,被山川湖海喂鸡汤,坚信世间一切真善美。

来新西兰第二年,悄悄咽下心中百般滋味,日子笑中有泪。

来新西兰第三年,比我迟来的人都比我先离开了,而我还在这,认真“浪费”着我的人生,心中有梦而大胆去追。


三年整,是对这片国土1096个日夜的寸步不离,是迈入而立之年以前最后且最难忘的三年。

三年整,足够让我经历无数次告别,足够让我的乡愁从病入膏肓到麻木再到漠然。

假如我能活到八十岁,这三年不过是时间洪流里的一小节篇章,却足够让我觉得不枉此生。


如果一定要用两个字概括我这三年乃至过去十年的状态,“幸福”?“顺利”?“如意”?“潇洒”?

都不尽然。

“尽兴”二字最得我心。

向来不太喜欢那种为了讨喜而伪装出来的过度正能量,随时打鸡血告诉别人:“我很开心!”“我很幸福!”“我真的过得很好!”

我说不出。

人生多少有些“意难平”,不求十全十美,也不大喜大悲,重要的是让自己过得尽兴一点。


I’m still taking my sweet sweet time.

I’m still believing and chasing.

I’m still daydreaming and stargazing.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新西兰的夏天从没让我失望过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三年,我身边从一而终都是乔治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送给恐高症男友的29岁生日礼物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托飞机师好友的福,在Abel Tasman亲自开了次飞机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三年,结交的好友是一笔不可量化的财富


被“囚困”于天堂的这三年,我时常怀念人生中很多岁月,尤其二字头这十年,但也并不想回去。

不想回去以前人情复杂人均社交牛x症的名利场,不想再吹嘘过往有何自以为是的履历,不想回去以前的种种。

我那些人皆有之的经历又有什么好说的。

毕竟活了近三十年,谁没有些闪闪发光的经历,在国外漂过的人,谁不是有故事的同学,谁没干过点有意义的工作,赚过几位数几桶金,谁没环过岛跳过伞,拍过几张好看的照片。

Working holiday固然美好,但也有人对它过度粉饰夸大其词,或出于报喜不报忧的心态,或为了营造“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的假象,个中冷暖,惟亲历者自知。

即使谈及曾经做观星向导的那一年,如今依然觉得人间值得,但我也并不想回去,徒留怀念,仅此而已。

这一秒一旦过去,便是从前,没必要回去,也没必要重来。


三年,已经过了“活给别人看”的年纪,越不常更新,越用心过小日子。

社交平台很久才登上一次,圈地自说自话,关注什么的,不大紧要。

谈了三年的感情,在私人的朋友圈里偶尔发点照片证明一下还是“室友”,不多作交代。

该吵的时候还是要吵一顿解决,该好好处的时候也不敷衍,陪伴彼此日渐圆润发福就很幸福了。


我有很多博主朋友,从几百万粉丝级别到小有名气的,在疫情这两年,不少都退圈销声匿迹了。

也许是被困住没有那么强烈的倾诉欲和分享欲了,又或许是更实在地享受自己的小日子了。

她们说:不再更新的日子里,都有在积极认真经营生活,自己过得好就够了。


倒也越来越自在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很庆幸在全球停摆的这几年,浪费我人生的是这样一个自由而浪漫,美到让人失语的地方。

既来之,则安之。

一晃三年,新西兰没亏待我。

直到这个夏季,我依然在认真享受人生。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来了三年第一次带男友正正经经过个温馨的中国新年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A b e l   T a s m a n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中了kayaking的毒,以及Abel Tasman真的很美很美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家门口的夏夜,有蝉鸣,有流星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Motueka的黄昏火烧云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 念念不忘的地方,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回南岛撒野一圈后,我又搬回丰盛湾了

在新西兰这么久有哪些文化差异让我比较印象深刻?


我认识不少年轻人很早就独立。

他们未必有多少存款,甚至“周光”(澳新都是发周薪,很爽),花钱很舍得,但他们依然会自食其力。

以前在皇后镇,公司有个跟我玩得很好的日本裔kiwi女孩,彼时才19岁,住在爸妈家,但她每周都给妈妈交房租和伙食费,和普通租客无异。

后来她去读大学了,前阵子我回皇后镇见到她,她说最近很拮据,因为马上要买车,用的都是自己的存款。

相比之下,我却常常看到国内很多已经二十六七岁的上班族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庆幸和家里人住,吃的住的省了才存下一点钱,甚至还有让家里补贴生活费,帮忙交保险费。

字里行间都是庆幸,却少了责任感。


这几天和朋友闲聊,谈到新西兰的本地人都比较独善其身,出身在人情社会的我在这呆了三年依然不太适应这种利己主义。

我的不适应尤其体现在工作中,本地人懒懒散散,得过且过,做事抱着60分的差不多态度。

这种猪队友比比皆是,想不来上班就不来,来了也是摸鱼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不论多忙,只管自己份内事,甚至份内事也做不好且不自知,等着别人帮。

而我属于那种本分做好之余,看见别人应付不来就没办法袖手旁观的人,一来二去我发现这种“无私”精神很累人,甚至人家还未必感恩。

我从小被教育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真的没办法做个不负责的人,至少要对得起良心,如果我偷懒会对别人带来负担,我做不到。


对比外国人的自私自利,我却被“人情世故”绑架多年。


有人跟我说过:在NZ工作要懂得示弱,也要学会自私,不能太为别人着想。

很多朋友和我都有同感,无论去到哪,亚洲人总体来说都是最勤恳最认真对待工作的。

这和我们来自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被紧绷、不放松的氛围浸染多年。

在国内工作,我们总被“集体主义”洗脑,要“互相帮助”,自己工作做完,不能闲着,要主动帮别人完成他们的任务。

被迫加班是最直接的体现。


我的某位好友在NZ为华人工作,她是个动作很麻利的人。

有次收工前她早早完成自己工作,另一位外籍同事还在收尾。

好友就被老板道德绑架,说让同事看到她闲着不好。

她很委屈,这明明是个人能力和效率的问题。


人情社会的另一特点就是人与人相处没有界限,就是英文说的“boundary”,要花费精力去维系人脉人缘。

有时太顾及逢迎别人,反而忽略了自身感受。

很多华人雇主在国外还是保留那套作风,套近乎,人情绑架,打苦情牌,死缠烂打等。

而在洋人公司,通常来说大家相处会更直接坦白,辞职不是难以启齿的事,哪怕缺人也不会过分追问,更不会死缠烂打。

上班就上班,下班就无需再交际,真的很舒服。


其实人情社会和利己主义并没有孰优孰劣,只是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也不一样。

只是我个人更希望别人对我能拿捏好界限感,不踩过界让我有压迫感。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呆了三年,那又如何?

我依然是个普通人,只是换到一个踏出房门就是满天繁星的地方,更舒心快意地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脚踏实地浪费自己的一生。


男朋友大学读了computer science,毕业后不久却直接就来了大洋洲闯荡,5年半下来,生活是体验够了,专业也彻底荒废了。

比他大3年的二哥,早已在伦敦年入六位数英镑。

有时我会说他,如果当时顺着学的那条路走下去,现在不会差到哪去。

他说,这几年下来,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一个发自内心快乐的人,他喜欢现在的自己,虽不像他爸和二哥那么事业有成,但他拥有自由,拥有经历,拥有浪费一生的勇气。


国内的很多朋友,结婚的结婚,生娃的生娃,我在大洋彼岸见证着。

而我马上30岁,在NZ几年,体验大把了,钱也有了,依然未婚未育,甚至说不准明年会在哪个国家,但我感激如今拥有的自由和自在。

作别往昔,拥抱明日,我的黄金时代将至。



2022年4月7日凌晨

于新西兰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29岁尾声,新西兰三年整,那又如何?

投稿微信:adj-helper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关注作者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