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一次次被孤独吞噬…


前两天看到一篇帖子说“在澳洲谁和我一样,一个朋友都没有”,下面上百条评论都跟着附和,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后,我也决定要直面这份“孤独”。

在澳洲,一次次被孤独吞噬…

我平日的生活除了上班,吃饭,就是在房间躺着看手机,因为每天下班很早,所以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无所事事。除了三两个同事和偶尔碰面打个招呼的舍友之外;不会再跟其他人有更多交流了,偶尔有个陌生人跟我闲聊两句,我都感动到不行。我怎么都想不到“有人可以说说话”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需求在这里竟成为一种奢望。

我不是没有给自己找事做。我去图书馆,最多待到六点,周末上午就关门了;去街上走走,我下班店也都差不多关了;之前在布里斯班会去参加 meetup 的活动,现在生活的地方一个都没有;我甚至下载了 dating app,成为了我唯一可以认识人的方式。来了快半年了,一共认识了不超过二十个人,见面几次面的,一个手差不多数得过来。于是我很努力去维系着这来之不易的关系,我主动,我努力,我付出,一边期待,一边小心翼翼,也依然会被拒绝,然后变得不敢打扰,而当我不再主动联系时,这些人也就彻底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了。像酒吧夜店 party 这种社交我实在是不喜欢,所有的 small talk 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消耗,我特别需要走心的连接,但是在这里,根本就没可能。

很多人也是真的忙,不是从早到晚工作就是打几份工,忙着赚钱,拿身份,而我却越来越想离开这里了。

不夸张得说“在澳洲的日子是我人生近三十年来从没有体会过的孤独,我从来没有如此渴望过拥有一个稳定的陪伴。”

我的工作每天跟很多人打交道,但不同于之前在国内民宿酒店做前台的经历,我们的特殊性质导致每天都是匆匆一面,对每一个人笑脸相迎但又很表面的问候、祝福;偶尔遇到 rude 的客人,因为自己的错误却反过来怪罪别人,对着我们就是一顿输出。而之前在国内,我和客人们慢慢熟悉起来,会有很多思想和文化上的交流,甚至建立更深的情感,分别时会因为不舍而落泪。

我一边努力的想要与人连接,但同时也在思考着另一个极端——完全得封闭自己,体会极致的孤独。

我时不时怀念大理、东南亚;在大理,我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我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去海边骑车,在家里做手作,逛市集,参加各种活动,我认识了很多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连接都不是浮于表面,我们很真诚的交流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故事;我们聊着跟物质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东西,关于自己,关于世界,关于自然,关于理想的一切。这种与人的连接给了我很多的归属感。

而在这里,出于不安全和不方便,我几乎没有办法自己出行;天黑后去海边走走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不敢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会有土著或者青少年寻衅滋事,朝你丢石头,扔摔炮;听说的就更多了,抢东西,动手的都有。记得上次跟日本朋友出去骑车的时候,他跟我讲他很多次在那次小路上都遇到别人挑衅要撞他,而他还是个男生,这些都还发生在白天,所以我在走路的时候都会刻意选择绕开某些人和某些地方,说这些出来不是吓唬大家,但是现实也不可否认。另外就是没有车,哪里都去不了,澳洲除了两三个大城市之外,公交系统相当于没有。

当然,孤独的人绝不只有我一个,这是澳洲人的通病。‍‍‍‍‍‍‍‍‍‍‍‍‍‍‍‍

在澳洲,一次次被孤独吞噬…

在澳洲,一次次被孤独吞噬…

——以上内容摘自“墨尔本微生活”

于是,尽管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我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孤独吞噬,直到昨晚…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关上灯,躲在角落,抱着自己,哭了很久,而在此之前,我脑子里的声音吵到我崩溃,我还在尝试做冥想去让自己平静下来,然而情绪是无法压制的,我最终放弃抵抗,我明白这个情绪需要释放,于是我让自己陷入无尽的孤独,去感受那个情绪,然后告诉自己,情绪只是感觉,我可以放下它。

再漫长的黑夜也都会过去,触底后就只会上升,所以,今早醒来,我觉得自己又可以了,我又开始一个人锻炼,一个人打扫房间,一个人去逛街,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我也再一次明白,无论经历什么,都依然是自己陪着自己过来的。

我想孤独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吧,只不过很多人可能到老了才需要学,而我现在就开始了…





在澳洲,一次次被孤独吞噬…

投稿微信:adj-helper3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关注作者

在澳洲,一次次被孤独吞噬…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