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韩国餐厅say goodbye以后,幸好还有茶餐厅的微薄工资做后盾,而不用担心要不断损耗从国内带来的软妹币。

这是第一次在异地他乡工作赚到的外币,虽然不多,然而领到钱的那一刻,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毕竟终结了只能带人民币来土澳花钱,却没有机会在土澳赚钱的小遗憾。

澳币是塑料材质,360度防水。


我带来土澳的储备,基本上只在第一个月的生活费以及之后的购车上发挥了作用,其余时间,我不希望自己终日像无业流民那般坐石山空,必须要有基本收入来维持日常开销。

茶餐厅的地理位置不错,离我住处也就5分钟以内的步行路程,我省了不少上班交通时间和费用;它工作量不大,轻轻松松站6个小时,不像韩国餐厅可以轻易把腰扭伤,下班肩颈完全不酸痛;它工作节奏总体来说不快,偶尔在中午用餐高峰才忙上一两个小时;它对我不挑剔,只因我会说粤语,它就请了我;我不想上全职,它也和我协商让我只上周五至周日;它有时候客人很少,但它没有让我提早下班(提前下班等于少拿工资)……

这么说来,茶餐厅是我的衣食父母,然而,我并不喜欢它。   

把韩国餐厅与茶餐厅做个对比,这样应该比较客观,说服力更强。我简称韩国餐厅为K(Korean Restaurant),茶餐厅为T(Tea Rsetaurant )。

首先,比较卫生情况。

K的筷子用手清洗,在被清洗完后用开水漫泡10分钟以上,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干,套进一次性纸套里。

T的筷子用洗碗机清洗,然而清洗完后并没有完全冲走菜渣,有少量的菜渣留在筷子上,然后把筷子平铺放在一块大桌布上面,用桌布擦干净筷子的水。这块桌布一两周才拿去清洗一次。有一次,老板的手脏了,在桌布角上蹭了几下手,把手擦干净了。 

这是员工餐,好吃,然而我并不想使用它的筷子,呵呵!   


K的抹布分工很明确,用来擦桌子的抹布只用来擦桌子,用来擦墙上污迹的抹布只用来擦墙。

T的一块抹布是多功能的,用来擦整个餐厅里所有脏的地方,包括客人就餐的桌子、椅子、墙上污迹、餐具柜子、存放杂物的桌子…..

K和T的洗手间,不再详述,想必大家能想象出来。

K的原则是务必给客人提供干净舒适的就餐环境,T的风格是”大菌食细菌”(粤语,吃了细菌也不怕的意思)。

其次,比较服务质量。

K在客人走进餐厅的那一刻直至客人离开餐厅,员工都被教导要笑容饱满地服务客人,

T没有要求员工这样,员工有没有笑容,完全看自己心情,反正老板也不管。

最后,比较员工沟通(企业文化)。

K的员工之间是比较友善的,只要你工作认真,态度诚恳,其它同事都很愿意跟你沟通。

T的员工几乎都难以沟通。餐厅女经理,三十多岁.别人说酒品即人品,那么在工作上的作风也能大致看出她的人品。在用餐高峰繁忙时段,经常气急败坏的对其它人爆粗口,可见人品欠佳。在茶餐厅,基本上没学到太多正面、积极的东西。

在K反而可以学学韩国人细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或者学学韩国人友善待客的服务态度,又或者学学韩人讲究卫生的严谨细腻。

T在我眼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刚开始在里面工作还是很友善地和其它同事相处,不过,后来发现,只是自己热脸贴冷屁股的一厢情愿,渐渐地变得麻木,直到闭口不言,只说必要的话。

没客人时也绝不闲下来,反正擦桌扫地倒酱油,只要不闲着,干一些有的没的的工作。老板见你没闲着,也就不会说你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桌子都擦了好几遍,那地也不脏,但是按小时领工资,还是要”工作”的,不管忙不忙。听说国内餐饮行业可以偷懒,但这儿的工作很难偷懒。反正就是桌子擦完又擦,但又不能太明显,于是又去扫地,扫完地又看看有什么工作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停下来,否则老板肯定会说你。其它WHV小伙伴也有提前提醒我,不管有没客人,生意是否火爆,你的手不要停下来,一直工作就准没错。秉乘着这样的”信条”,我”兢兢业业”地工作。

你在这儿混的时间长短会被视作你能得到多少尊重的标准。如你是新人,被老油条欺负,理所当然,不需要被尊重;除了餐厅经理,另一个”元老级”的员工就倚老卖老,狐假虎威。工作时间她跟餐厅经理肆意聊天,然而同样的事情,新同事做肯定会挨批。这种双重标准,不知道是否在华人圈里特别盛行,让人很是恶心。

有一个同事,由此至终,似乎把我当成她的”杀父仇人”,每次对我面如死灰。我心想,你每天黑着脸不累吗?对别人多一点笑容会吃亏吗?

其实要融入一个新环境,很简单,把自己变成那个环境里的那些人即可。不过,正如《奇葩说》马薇薇提及,”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澄清遥言,我觉得和我聊得来的人在一起,我很愉快。”所以,并不是说这个环境我无法融入,而是,它不是那个我想要融入的环境。

虽然他们喜欢一天到晚黑脸,不过我仍然坚信微笑能带给别人温暖,也带给自己快乐,何乐而不为?你爱黑你黑,我爱笑我笑。


在这样的工作氛围里上班,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的情商又再提高不少。它对我的价值只剩金钱,于是我就把该做的认真做完,不让人有指责的空间,每次下班终于觉得一切又舒心了。为了保证我的日常开销,为了让我可以没有太大顾虑去寻找其它更好的工作机会,咬咬牙,在T这儿也是”忍辱负重”地待上了好一阵子。

生活很多时候不能如你所愿,遇到不好的情况,除了郁闷,试着换个角度来看,恶劣的情况是为了让你能更珍惜以后的好境况。至少我没有被这种恶劣吓退回中国,还好,不是吗?

……     

在这个茶餐厅工作,让我了解了这一类华人奋斗的缩影。

老板当年在香港做的是地产行业,是区域经理,老板娘是银行职员,餐厅经理以前是记者。其实他们都曾是靓丽光鲜的上班族,为什么要来土澳?脑袋抽风了吗?并没有。

在他们眼中,在中国是生存,在澳洲才是生活。也许不同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样,除去富豪和贫民,大部份的人只是中间阶层普通上班族。这样说,并不代表全部在中国的白领来到土澳就只能开餐厅做餐馆,老板开餐馆是他以自雇的形式给自己做担保移民。他说他曾经的同事现在经常羡慕他在土澳开宝马,住别墅,说在香港工作压力非常大,节奏很快,而且以香港的物价和货币购买力,可能一辈子也住不上两三层的别墅,以及在这世外桃园一般的花园城市生活。

在土澳并非大富大贵的生活,只是同样是打工仔,在西方国家的生活质量是比国内的会好上一些,在社会上打拼的公平性更强一些。这些是软性的东西,如同空气一样,如同企业文化一样,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好坏,如果你有机会去感受和经历,你会发现很不一样。国内会有高、中、低不同的层次,在西方国家,层次都不明显,因为税后工资把高收入、普通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差距都拉近了,因为国家制度把很多的不公平减少了。

国家制度、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均资源,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生活没有既定的好坏对错,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是一种个人取舍。人生没有第二次,从心而活,也许是最困难但却最幸福的一个选择!


文章|索妹儿

编辑|澳打君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