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有个姑娘疑似,在厂里成了大新闻。

 

这周二,也就是我们只工作三小时在FVA上班的最后一天,我见到了她,距离我上次见她大概有一周了。之前的大概一周时间,她都在家休息,期间有感冒症状、声音沙哑。

 

周三的时候,得知她成为疑似,被迫回家。家人和家中房客全部都在隔离观察。中介也在统计所有人地址有无变更,各种邮件提醒防范风险。

 

工厂也采取了愈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哪怕是进员工商店购物,进出门消毒都成为必须,每一辆购物车换一个人用之前都有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分流休息,分区吃饭。应该在外面的不准进去,应该在里面的不允许出来。帽子分颜色和深浅,不同部门的帽子红白粉、深浅蓝,活泼许多。

 

与工厂的轩然大波和人心遑遑不同的是,大街上出行、散步或是遛狗的人们依然不戴口罩,一派岁月静好。去超市1.5米安全距离,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戴口罩。


仅仅是一个工厂的人在工作时间戴口罩有什么意义呢?况且老外出了工作区就会摘下口罩。你怎么会知道你接触过的哪一位跟谁接触过呢,或者说有什么人在你目前所处的地方待过呢?


厂里不止一个疑似,但凡有一个人确诊……


气溶胶、中央空调、飞溅的唾沫星子就够受的了。还有所有人都去的更衣室、餐厅、卫生间呢,甚至刷卡机和大门!

 

不堪设想。

 

但我至今还不知道有人因为担心疫病,排了班而不去上的,一个也没有。即使是几天后就要回国的人,都在提心吊胆中尽可能多上哪怕是一天的班。而一个房子里只要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上班,不可避免要与之接触的其他人的居家隔离就失去意义了。

 

与存折社会延迟满足的等待天差地别,这是一个信用卡社会,鼓励欲求促进消费。对未来收入良好的预期和安全感,使得有的人失去工作之后,马上就加不起油,买不起吃的。

 

文化鼓励储蓄,所以坚持上班不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穷”。持临时签证打工度假,这种程度的惴惴不安比起我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忧虑和不安全感,实在不值一提。

 

越是不安全感蔓延的时候,越要平淡而真实地专注自己的生活。很庆幸这份“穷”还支撑着这里正常运转。

 

Finally,下周的班表收到了,其他部门。

 

Stay safe!哪有什么不怕死的勇士,都是为了糊口的芸芸众生

 哪有什么不怕死的勇士,都是为了糊口的芸芸众生

 

我一贯有一种情绪,本科时期就开始在澳洲读书的比读研究生过来的人们更纯粹。不过是刚成年而已,不太有机会经历国内错综复杂环境的历练,也就没有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之说。

 

文中提到的姑娘就是十八岁过来澳洲的,十多年来一直待在这里。曾经因为“喝大蒜水”的言论被群嘲,但单纯亦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偏友好的环境里,信任不曾缺席,在身经百战的我们看起来自然是某种程度上的“傻”。

 

即使不能真诚为别人祈祷,不造谣不传谣也是最基本的。

 




哪有什么不怕死的勇士,都是为了糊口的芸芸众生


投稿微信:adj-helper3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