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动手写这一篇文章,因为内容涉及太广了,总觉得自己写不好,概括不好。
但是也明白,不能够因为期待完美地呈现出来而迟迟不动笔,于是,终于定下心来完成这篇文章。

阅读指南 :

本文内容颇多,思维跳跃,得反复琢磨。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一直以来都知道,澳洲香烟很贵,但是,没有去想过:为什么

2020年7月1号,澳洲禁止电子烟的进口

“it would be illegal to import nicotine for vaping from 1 July with an extraordinary penalty of $220,000. ” 

我不吸烟,所以,当时对这个信息,没有过多关注和在意。 

2020年9月1号,澳洲再次提高香烟价格,这是2016年后推出的政策:2017-2020 每年都提高12.5%的香烟消费税。

此时,澳洲的香烟税收达到69%,意思是什么?就是,假如香烟100刀,69刀给政府作税收

持续提问:为什么我要关心这些?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而此时,澳洲成为了全世界香烟最贵的国家

再问:这管我P事?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上图是最有名的香烟”万宝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价格排名

(链接在这里https://www.numbeo.com/cost-of-living/country_price_rankings?displayCurrency=AUD&itemId=17)

澳洲位居榜首。



我不吸烟,我关心这个干什么?

我以前想到的只是,喜欢澳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需要经常性的被迫吸入二手烟。

而我看到这些新闻时,我的表层感受仅仅是:澳洲烟贵,吸烟有限制,允许吸烟的地方少,环境好,真棒

仅此而已。。。

仅停留在个人感受层面上。。。。。

而我并没有深刻去思考。。。。。

为什么澳洲政府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香烟税收。。。。。

直到有一天,我和换宿家庭女主人Ruth聊天时,讲到中国和澳洲的差别,在讨论的过程中,我突然就一下子“开窍”了:

对!为什么同样是香烟,为什么中国的香烟那么便宜,澳洲的香烟那么贵?为什么澳洲政府对香烟有各种各样的限制,而中国政府却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和高税收?(当然拉,现在已经在开始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善中)

强调一点,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国家政策。

我想说的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认知塑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澳洲:高税收导致香烟价格高,导致烟民减少买烟次数,减少二手烟的出现,弱化整个烟草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我的第一感受是,澳洲政府真地在为了其民众的身体健康着想着。

而中国:香烟最低价格,我知道的是,4元一包,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商店,买不需要身份证证明购买者已经成年———-我不喜欢国内的环境,其很大的程度是因为无时不刻存在的二手烟,而我所了解到的就是,烟草行业是我国挺重要的一个行业,更不用提国内”烟酒文化“对烟草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过一篇文章“中国无法承受的代价 烟草流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去了解。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去抨击或者赞扬哪个国家,而是想要客观地提出2个思考的方向:

1. 当局政策,不仅仅是影响着我们外在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我们自己内在的,我们以为自己有着掌控能力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在国内时,我以为吸烟仅仅是个人习惯而已。到了澳大利亚,我才明白,原来,一个国家可以塑造我们个人的生活习惯

这个,细思极恐。。。。

2. 我思考得足够吗?还有哪些生活习惯,行为并不是“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国家政策下的产物”?每一种政策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政策这东西,很复杂,我们无法一下子弄懂,但是,我想要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思考的开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政策,现在会开始去思考,每一种规则,每一种政策,每一个行动,其背后都有一种动机,而我们很多时候,都仅仅是去遵守着规则而已,遵守着政策,并没有去质疑过这一切。为什么想要引出这一点?

因为接下来的这个话题:

2020年1月份,澳大利亚首都领地ACT
大麻合法化

链接 https://www.act.gov.au/cannabis/home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也许,你已经知道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性产业的合法化;阿姆斯特丹同时也有大麻合法化,你可以在商店里买到在其他国家会列为违法的商品;

为什么说这个?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触及这一切,而是鼓励大家:思考,思考,再思考

再举一个例子,安乐死,在澳洲只有 西澳和维多利亚州合法,其他洲目前都是非法,中国也是非法。

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政策?
为什么,同一样东西,不同的国家,会有非法与合法之分?
为什么,同一样东西,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但在不同的时代,其所谓的合法性也会不同?

思考方向:

1. 在一个国家非法,在另一个国家合法,这么说,这个东西本身,并不是完全的“错” 也不是完全的 “对”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做出任何的批判之前,深入的去了解,而不是,单纯的听从任何官方,任何权威给我们的信息

2. 不同声音的撞击:为什么之前安乐死在西澳没有合法,之前大麻在ATC没有合法,现在都合法了?因为人们可以发声,可以 自由 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的去接受“权威/官方”给出的信息。

题外话: 

之前在新西兰的奥克兰CBD里,看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群拿着他们国家的国旗在街上进行示威游行。。。。

当时我就十分的感慨,这是多么公开自由的国家,允许其他国家的国旗在自己的领地上这样的飘扬。。。。

出国在外生活的最大感受就是,
原来,
我之前的人生里,
都没有真正地思考过。。。。。。



对,思考,思考你的一切行为

之前写过关于澳洲超市的文章Max的澳洲求生【11】Max带你逛澳洲超市,揭开其背后真相,呼唤意识的觉醒。大概讲的就是,澳洲超市是如何设计,从而让你尽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超市里,并且让你尽可能地花更多的钱买更多你不需要的东西。

在这里,也是涉及到思考,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和外界有联系,我们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有 “自主选择”的能力。

在这里要讲的就是 食品公司。

有人抨击大麻说,大麻会上瘾,错了,大麻没有酒精那样让人上瘾;

有人抨击酒精说,酒精会上瘾,会对人有害;没错,酒精的确会让人上瘾,但是,糖分比酒精更让人上瘾,欲罢不能———很多食品公司深知这一点,制造出很多的食品含有大量的糖分,而我们却成为了他们榨取健康的受害者:或许你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是否要去买他们的商品呀。

没错,我们是可以做出选择,但是,当未加工的水果比加工过的水果还要贵,当肉类比蔬菜还要贵,当即时加热即可食用的成品比原料还要贵,当所有天然健康的商品价格更高时,我们就会不知不觉陷入了这些食品公司联手打造的陷阱里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变了。

我们变得不会做饭了,我们变得只会用微波炉了,我们变得只会点外卖了,我们变得只喝奶茶不喝水了,我们变得星巴克是白领一族的标配了 ,我们变得—需要—-有标配了。。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和我一起做换宿的英国女生,手臂上有这个凸起的东西,这是CONTRACEPTIVE IMPLANT 植入式避孕棒,如下图所示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你以为我要讲避孕,那就错了

接着我又问,多少钱?

她说:免费的,英国人可以免费去植入,3年有效,3年后你还想要植入的话,也是免费的。

就这个免费的政策,让我特别的吃惊,英国政府连避孕都包办了?

这让我不禁思考起来:

英国政府的思维方式是:帮助你避免“犯错”

而我们国家的思维方式是:惩罚你“犯错” 

(这里加了双引号,因为怀孕并不是所谓的犯错哈,群众们不要激动哈)

我不谈论政策,政策涉及的方面很广,并不是像我这样简单的归纳,我想谈论的是政策背后的思维模式。

而体现这种“帮助-思维” 而非“惩罚-思维”的典型代表,还有就是,挪威,这个国家拥有着全世界最为“豪华”的监狱——之前在NETFLEX上看到的纪录片《Inside the toughest prisons》

在介绍了所有凶狠恶劣的监狱环境后,讲到了挪威的监狱:他们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那样去对待囚犯,囚犯有着自己的房间,也可以锁上自己的房间(而不是被锁在自己房间),有电视看,可以自己做饭,可以健身,打乒乓球,可以去上课接受教育等等。

面对监狱,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监狱都是一种惩罚性的系统,一种驯服你,一种让你不敢去犯法,监狱就是另外一个社会;而挪威的监狱,则是尽可能的保持和监狱外的社会一至

面对避孕,英国政府协助民众,提供免费的避孕措施;而中国ZF,则是采用惩罚性的思维;

(再次强调,我不是要在这里讲哪个国家好,哪个政策好,我也不是要探讨那种方式奏效;我只是想探讨思维模式,所以,键盘侠们,手下留情,没必要喷啊)

这个世界,一定会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吗?

如果说,打工度假能够给你带来这辈子最为珍贵的一份礼物,在我看来,那便是,真正地走出中国,不只是地理上的走出来,更是,走出在其教育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

在国外打工度假期间,在接触到其他国家其他文化人群时,给自己一个思考:这个世界,一定会是我所认为的那样吗?很多时候,一些事情真的只有单一的存在形式吗?

所有的这些,都是想要引发大家的思考。留意一下各个国家各个文化在面对同一样东西的不同系统,不同态度,不同政策。。。。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不只是地理上的走世界了,而是在思想思维思考层面上,走世界。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思考,为什么你会有“你的”想法,这些想法真的是你自己产生的吗?还是,“别人”告诉你的,灌输给你的?

除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思想认知,还有就是,我们的感觉感受,这些,都真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吗?还是,仅仅是某一种产物呢?又或者,这些感受是天生的吗?可以改变吗?

Ruth说过,在日本有一个小村庄,他们幸福长寿的秘诀是:真心诚意的为他人的成就快乐而感到快乐。。。。。

他们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周围的邻居所获得的各种美好而感到快乐,而非我们所有的妒忌心。

我问过她一个问题,想象你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你可以为这个世界设定一条标准/规定,所有人都要遵循这个标准/规定,那么,会是什么?

她就说到,她会将这种真心为他人感到高兴的这种心态植入到我们每个人心里。

而我的答案是,我会要求,环保且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从小就要去学习去掌握的生活方式,这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更是一种社会标准。

现在,轮到你们去想象,去思考,去改变,去分享。。。。

哪些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哪些是受到外界影响的?

欢迎留言,交换想法,分享观点,畅所欲言




如何通过打工度假真正地“走出中国”

投稿微信:adj-helper3

添加新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还没有评论,请在下面添加你的声音!